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4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92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129篇
人才学   7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921篇
理论方法论   194篇
综合类   2072篇
社会学   168篇
统计学   3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290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史若要走出法学“边缘学科”的困境,可尝试自法律史研究旨趣的法理学论证逻辑、传统法律史叙事框架的法理学“修复”、“法理学化”的法律史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范式重构。法律史的法理学论证逻辑,不仅要求厘清史料与史实的关系,还要求对新的史实的发现始终保持开放心态。面对传统法律史叙事只关注“历史—事实”而带来的诸多缺陷,应引入“历史—事实—原因”的法理学叙事框架予以弥补。“法理学化”的法律史分析,可在承认法律人类学“可翻译性”理论基础上,自静态与动态法理学双重视角同时展开。法律史的法理学分析范式建构是一项体系化工程,需要以跨学科视角来进行知识、方法与技术等层面的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2.
钟焓 《文史哲》2022,(2):60-76+166
近年来,国外某些藏学研究者以藏族与蒙古族具有共同宗教信仰为由,提出所谓“西藏佛教世界”共同体的理论假说。然而,通过引入历史人类学的观察视角以分析发掘民间口碑材料中承载的历史信息,再将之与传世文献提供的历史背景结合互证,所得出的结论足以揭示上述理论模式实际上无法解释蒙藏民族在清代经历的复杂历史进程,因而步入历史解释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人类学家关于边疆和边界的研究包括将内涵和认同层面存在差异的各个世界分离和联系起来的文化边疆,标示出地理空间的边疆以及形塑社会关系秩序和界定“社群”(community)成员资格的边疆。这些文化、领土和社会维度常常交叠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边疆人类学。目前,社会科学已经逐步将对边疆关注的焦点聚集到其关系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不再将其视为政治边缘,而是嵌入到日常生活中,这也是人类学长期坚持的一种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4.
饮食人类学关于饮食礼俗的研究,多从象征维度入手,解析食物及相关实践的象征意义。而本文基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区社会的饮食的考察,试图将象征的分析放入具体社会结构之中进行,从而指出,一方面,哈萨克牧民在与草原环境的长久互动中形成了一种嵌合于其饮食及相应礼俗中的游牧生态观;另一方面,这样的饮食文化在具体的地方社会中,又不断形塑与巩固着相应的社会秩序与游牧文化之特质。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类学是一门运用人类学理论指导实践,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使其向好发展的学科,与人类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步而生。通过对应用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实践案例、主要范围的回顾,谈学习应用人类学的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6.
7.
王铭铭 《社会》2019,39(3):1-56
本文以康有为完成于1904年底的《意大利游记》为说明性个案,试图呈现其欧亚文明论的基本面貌。文章将文本与这位“先时之人物”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勾勒出康氏的旅欧行程、意大利考察和文明叙述的轮廓,梳理了康氏在其“异域志”中表达的有关升平一统(帝国)、中西文明之异、文明关联互动等看法。文章指出,《意大利游记》是古代华文异域志的近代遗响,而康有为借之表达的看法,实构成一种“文明-现代性”主张。本文为作者所写有关法国社会学年鉴派文明与文明研究构想之论文的续篇。文章指出,康有为对文明的界定与其同龄人涂尔干的看法有诸多相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点:康氏与涂氏都将现实发生的文明界定为“超社会现象”,视其为国族与世界之间的中间范畴,但相比于从结构观点看文明的涂尔干,康氏在考察文明的存在方式时更关注其历史的治乱轮替动态,也更为重视其政体实现形式。文章最后,作者思考了20世纪康氏欧亚文明论的遭际,指出相比“国族营造”之社会科学,康有为融通“我他”文明的叙述依旧有其启迪。  相似文献   
8.
9.
10.
身份认同是个难以界定的复杂问题,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经验,可以通过居住区域、社会交往、生活方式以及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归属等外在行为和心理认同两方面对美国老年华人群体身份认同进行界定。实地调研发现,与中青年华人群体不同,美国老年华人的居住区域、社会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这些显现于外的特征体现了老年华人群体的身份认同,之所以更喜欢居住于华人社区、更倾向于与华人交往、更多地保留了国内生活习惯,这与老年华人群体隐藏于内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归属意识有着直接的关系。老年华人群体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加强海外华人群体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