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07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96篇
管理学   1643篇
劳动科学   54篇
民族学   1256篇
人才学   428篇
人口学   48篇
丛书文集   5490篇
理论方法论   1030篇
综合类   11279篇
社会学   1883篇
统计学   2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431篇
  2016年   553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608篇
  2013年   1288篇
  2012年   1551篇
  2011年   1736篇
  2010年   1524篇
  2009年   1571篇
  2008年   2052篇
  2007年   1452篇
  2006年   1232篇
  2005年   1174篇
  2004年   980篇
  2003年   826篇
  2002年   725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媒化为核心特征的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态,开启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产传播的崭新篇章。人文互创是“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本质要义,以文载道、以网传道、以人弘道是人文互创的价值旨归。推动全球化、全民化、全媒化时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要坚持宏微互促思路,有机整合“互联网+”和“文化+”的具体形态。提升“互联网+”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人文互通效能,要以网络的主客联通对接文化融通和人心畅通,以文化的中外融通指引网络互通和人心畅通,以人心的内外畅通验证网络互通和文化融通。  相似文献   
2.
3.
从形式美学和中国传统建筑文脉出发,阐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方圆构图、对称、重复等三种视觉形式的美学特质,并由此发掘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的形式审美逻辑,以期对当代建筑设计延续传统文脉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东北作家群满族作家不但最早发出了反法西斯侵略的文学怒吼,而且忠实赓续中华文学的优良传承,以丰沛充盈的爱国激情写真抗日英雄;遵循中华民族道德标准,以多姿多彩的手法塑造粗犷豪放的英雄;高擎中华民族精神图腾,以多维多元的方式刻绘性格复杂的英雄,从而塑造了一批在民族危亡时期坚守中华民族道德传统、高扬中国精神的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5.
近代华侨华人作为特殊的纽带和介质,在发展体育教育、赞助体育竞赛、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引进现代体育技术和项目等领域,为祖国体育事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支助,奠定了祖国体育事业兴起与发展的基础。论文总结了近代华侨华人对祖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支助方式,并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分析了华侨华人支助行为的深层次动因。在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中,新一代华侨华人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时代使命。对此,应加强华侨华人体育研究、深入挖掘中华体育文化、拓展海内外体育领域合作,以吸引华侨华人持续性发挥“融通中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在世界体育舞台上展示更强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广大农村地区是涵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据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条件。受传统宗族观念、家国情怀和邻里互助文化影响,乡村社会中公共空间普遍存在。在基层社会构建公共空间、培育场所精神,需借助物质空间、精神空间、社会空间的有机融合,加快乡村治理政策的落实。公共空间培育能够化解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纠纷和难题,助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干部互动"是基于"体制性关联"建立起来的中国政治客观存在关系,它衔接、弥合、建构的是"国家-政府-社会"框架中最为关键的治理主体内在运作机理。当下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村治主体的"代理人""当家人"角色,在资源密集输入的乡村振兴时代,于"科层-关系"的底色互动关系下开始发生三重结构性分化:传统维持性取向、过渡重构性取向、现代行政性取向。我们必须明晰认知、辩证对待"村治主体互动"在城乡转型中正历经的巨大流变,应始终将村治主体作为衔接国家规范与乡土秩序的中介变量,充分激活自治性,引导基层社会走向良序。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千年而弥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作用,我们相信,文化中所承载的特有精神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也至关重要.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责任感对接的可能性,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基本特征,寻找二者相结合的合理方式,并给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古村落文化景观的设计研究,在分析了传统古村落在发展与演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瓶颈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深入地探讨了优化古村落文化景观设计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学创作往往依据某种文类或文体特征而借助或匹配相应的表达方式,这些定式的表达方式往往会随着历代运用及认知状况而形成相应术语流转或更新.大致说,"赋比兴"三法最初是古人根据《诗经》文本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达方式,并衍生出"铺写""比象"等写人笔法;后来,随着抒情性"诗骚传统"与叙事性"史传传统"的并行互融,不仅确立了"抒情"的主体地位,而且包括"状物"在内的"叙事"也备受重视,于是"赋比兴"诗法便逐渐流转为"抒叙议"(抒情、叙事、议论)文法.在此前前后后,又随着诗与画、诗与文、小说与画等文类互渗互动的文本创构,本原于绘画理论中的"描写"逐渐由隐而显,加入"抒叙议"文学文本创构俱乐部,并时常与"叙述"相依为命.至明清时期,风起云涌的戏曲小说往往将叙事与写人兼顾.先前的各种文学写人文本,此时再度被纳入人们的视野,被运用写人理论展开回溯性地重新审视.诗骚、辞赋、绘画以来的写人传统得以越来越清晰.同时,传统写人理论也相应地愈发显示出其谱系性,并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自成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