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氏文通》中关于"字类假借"分类细致,且术语使用丰富;它与"字无定类"密切关联,可借此解释马氏前后关于"字"有无定类提出的不同观点;再者,马氏并未对"字类假借"的各种形式进行严格区分,它们分别与现代汉语中的几种词的跨类现象形成对应关系。文章对以上问题一一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郝立新 《理论界》2012,(4):158-161
现行规范汉字中读音、形体和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和谐现象。读音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是由于语音的发展、中断的变化、方言的影响、异读的结果、声符不能准确表音等原因造成的。形体不和谐现象,是同源分合、形体演变、整理不当、偏旁作用降低等造成的结果。意义不和谐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意义变化、意义偶合、同源分化、同音假借、义符不明等。  相似文献   
3.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4.
假借是文字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处于文字由以形表义到以音表义的过渡阶段。文章以纳西东巴文假借字为例,对其数量、特点及发展趋势作出了具体研究,认为东巴文中假借字与被借字的关系已经逐步稳定下来,出现了固定地借用某字的倾向。东巴文假借字大致沿着两个发展方向,一是成为形声字,二是发展成为表音文字。  相似文献   
5.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6.
梅祖麟先生1986年评吕著《近代汉语指代词》时提出一个观点:“近代汉语指代词的音变都不怎么合乎规律”.支撑这一论断的是所谓“合音”说.然“合音”说既有悖于汉语音韵传统,亦不获汉语方言学支持,更将假借字当“真”(本字),在近代汉语史上只说旧质承继,不见新质产生.近代汉语指代词的语音及其音变,是有其规律的,今普通话指代词系统的词形和语音,是近代汉语历史演进、各大方言“准通语”相互激荡而成的自然结果,毋须动辄以“非汉语影响”来说事.  相似文献   
7.
对汉字形体的研究是释字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典型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尤其是古汉字的形体隐含了大量信息。因此,对本字的探求便成为解释字义、词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在学习假借字的时候,"本字"这个概念经常使用到,人们往往将其与"假借字"结合来谈,因为,很多情况下"本字"这个概念是与"假借字"相对而言的。因此,有必要对"本字"的内涵作系统阐述,将其澄清以有助于对文字学知识更好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邢的《尔雅义疏》广泛吸取了郭璞及汉魏注家的研究成果,发扬有唐一代正义类训诂著作的优良传统,在声义相通的认识、同义词的辨析、多义词的探究、虚词的阐释,重言词的区分,本义与引申义及假借义的认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后世的《尔雅》研究及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尔雅义疏》是《尔雅》研究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转注是一种造字法。转注字就是“以部首为义”的宇。《说文》中共有68个。其中,转注字和部首的训释方式有互训、递训、逆训和同训等。转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同义词造宇;具体表现在方言词语、古今发生声韵变化的词语、同一事物的“异名”和所指对象不同的近义词等。转注是一种与会意、形声有着本质不同的造字法。它不象“六书”的前四种是从事物形象的角度写词,而是直接从意义的角度;假借则是从音的角度写词的一种造字法。可见,“六书”是一种严密的造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