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51篇
  免费   69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管理学   3129篇
劳动科学   267篇
民族学   234篇
人才学   387篇
人口学   179篇
丛书文集   5508篇
理论方法论   1107篇
综合类   9628篇
社会学   1629篇
统计学   58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394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510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643篇
  2013年   1301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1804篇
  2010年   1694篇
  2009年   1710篇
  2008年   2064篇
  2007年   1576篇
  2006年   1270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845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612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332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也是乡村振兴彰显地域性和文化性双重价值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化冲击下,民族地区文化振兴面临村寨建筑文化城市化、传统文化失传、乡土文化主体缺失、村寨公共文化空间萎缩等多重现代性困境。根据云南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禀赋,其乡村文化振兴应该以物质性文化、社会性文化和制度性文化为价值维度。云南民族地区文化振兴应该坚持以乡土性、选择性和公共性三位一体的价值选择为原则。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全民阅读习惯改变、信息资源共享竞争、用户需求多样化等诸多困境.迫切需要转变和拓展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功能,再度构建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定位、布局.通过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大庆市图书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读者需求,探索在当下市域社会治理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空间再造、延伸服务、丰富功能,打造符合当下市民需求的多功能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多方面精神需求,为公共图书馆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为自己而活的身份追求。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并没有形成紧密封闭的公共生活,在团体内部出现了“抱团”与“找朋友”的双重公共生活,前者体现了群体内部的圈层互动,后者呈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构群体归属感。总体而言,广场舞刻画出一个松散而开放的公共社群生活,凸显了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实现了个体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4.
5.
在瞬时波动率的各种估计量中,非参数估计量因其能准确地度量瞬时波动率,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然而,这类估计量在实际应用中都面临着最优窗宽的确定问题。由于最优窗宽中往往携带一些难以估计的未知参数,使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确定最优窗宽的具体数值存在困难。本文以瞬时波动率的核估计量为例,借鉴非参数回归分析中窗宽选择的思想,构建了一种能从数据中准确计算出最优窗宽具体值的算法。理论的分析和数值上的验证表明:文中所构建的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应性和收敛速度。算法的提出为瞬时波动率的后续应用研究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6.
7.
杨安琪 《天府新论》2018,(2):156-160
作为现代政治社会与当代政治哲学核心命题之一的“公共”议题,在当代学术界不仅因其共时性的理论面向之复杂多变而饱受辩难,更因其历时性的观念变迁而模糊不清,全球化视野下的先发现代国家与后发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错位更为这一概念的厘清增添了困难。任剑涛教授的《公共的政治哲学》一书从政治哲学视角出发,梳理了公共理论的历史观念渊源与当代思想谱系,重新界定了被汉语学术界混同已久的“公共”与“公共性”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权力制衡、相互交叠的公共结构框架,为我们继续思考繁杂的公共生活在当代政治世界的边界敞开了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学界积极倡导强调对话与合作的"新公共外交",但竞争型公共外交依然是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常用手段。本文运用关键词检索、内容分析和情感极性分析的方法,剖析美国与俄罗斯驻华使馆在中国的"微博公共外交",探讨两国在中国公共外交的竞争策略、其背后的外交政策博弈并评估两国公共外交竞争的效果。美、俄两国的公共外交竞争策略不同,一方借助自我呈现提升自我形象,另一方以对方为靶标避免负面责难,这种差异反映了两国外交政策的主轴及其因应时势需要所发生的变化。就其竞争效果而言,两国公共外交并不总能获得预期效果。两国都需充分重视目标国受众长期形成的、植根于文化的政治信念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阐释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开拓是完善阐释学研究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学人试图建构中国阐释学的努力。阐释本身就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目的是实现意义的澄明。要真正实现这一目的,还应依靠人类理性和感性的公共性。离开公共理性和公共感性,理解不可能,阐释更不可能。公共阐释存在于各种门类阐释学之中,但是,它所面对的却不是门类阐释学的对象,而是一般阐释学的对象。一般阐释学有公共阐释问题,门类阐释学也有公共阐释问题。公共阐释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它是一般阐释学的组成部分。公共阐释的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着充分的合法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