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户的平均负债率、负债额及债务占家庭资产的比率来看,当时中国农村经济并没有破产或崩溃。但是,以生活性消费支出为主而造成的农户负债,又深刻说明当时农村经济处于低水平运行的状态。农村的各类借贷组织中,除信用合作社外,其他均对活跃经济的意义微小。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必须确立现代金融体系,使农村动产、不动产可以资本化。而这一点,对于当今社会发展尤其解决三农问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著名方言学家张振兴教授在孙立新《关中方言语法研究》的序中说:“立新是一位很勤奋、很执着的中青年学者……”是啊!几十年来,孙立新教授(以下简称作者)用自己的勤奋和执着结出了很多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方言研究成果.从文章来说,他在《方言》、《中国语文》、《语言科学》、《汉语学报》、《亚细亚言语论丛》、《人文杂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宝鸡文理学院学报》、《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从著作来说,他有《户县方言研究》、《关中方言代词研究》、《西安方言研究》、《三原方言》等专著与合著几十部.尤其是2013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关中方言语法研究》一书,有128万字,是一部方言语法研究的巨著.笔者拜读全书之后,深受其益,故写出来与同道们共享,以期能给从事方言语法研究的学者们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扶风丧葬礼仪是乡民社会小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丧葬仪式中,逝者的文化身份在“血地一体”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准确定位,在繁复多样的仪式中,痛失至亲者的情感得以宣泄,并获得精神的慰藉,个体对于死亡的恐惧得到克服。丧葬仪式实现了个体生命的象征性“永生”。  相似文献   
4.
银川城在明朝是西北军事防御重镇,九边重镇之一,有“关中锁钥”之称。然随着中原王朝边疆经略的变动以及地方行政体系的变革,银川由西北军镇进而转变为地方行政中心,并发展成为“西陲一大都会”。由明入清时期银川城市意象不断变迁,这些意象的变化表面看来是对一城市表象表达的改变,实则是城市功能变迁的直接反映,其变迁发展与中原王朝边疆经略政策以及地方军政体系演变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常新 《船山学刊》2019,(6):82-87
明初学术略承元旧,四书五经皆主古注疏及宋儒,永乐时期所修《五经四书大全》成为明王朝经学的定则,科举也以此为据。顾炎武批评经学这一转型,认为"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学亡"。张载开创的关学一直具有重视四书五经的传统,《关学编》所载明代关学学者,绝大多数以经学名世。三原学派的开创者王恕、王承裕及后继者马理、韩邦奇皆有经学著作传世,他们解经不盲从,主张以心证经、以心考经,对传统解经方式时有质疑与批判。这种解经方式打破明代泥古的解经传统,具有鲜明的关学特色。  相似文献   
6.
母方言语调对英语语调的学习具有负迁移作用。通过对关中方言背景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语调采录与分析,发现这些学习者的英语语调偏误与其母方言语调明显相关,表现为音长过长、轻重不分、调域偏窄等。因此,在强化连读式、弱读式、变读式等语流音变意识以的同时,克服以双音节为标准节奏来缩短音长;克服重音节拍受音节节拍的影响来区分轻重;以及克服语调结构和类型不受声调局限来扩宽调域,是学习者纠正语调偏误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明清理学与文学的论争主要基于世道人心与文学表达方式能否实现“传道”的功能以及传道应该借助的途径和手段。明代关中士人,诸如李梦阳和康海等人尽管以诗文见长,但都是在理学环境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士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传统持有相同观点。清初关中士人基于家国情怀,具有强烈的遗民情结,他们出于对世道人心的焦虑,大都对文学中非理学的成分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8.
王利民 《北方论丛》2021,(5):140-151
张载"苦心力索"的学术气象,表现出希腊式的不断求索的知性精神.其诗中充溢着的观念、道德和理致可以和他的生活及其他著述互相参证.张载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及其人生考量在其《八翁吟》等诗歌中有鲜明的呈现.而其《古东府》的写作是被规定了具体内容的国家意识形态的反映,它与庙堂空间的表演仪式相联系.张载具有北方文人的乐府观念,他选择古体杂言句式创作《古东府》,是想以北方文学的慷慨声韵改变六朝以来南风熏染出的"卒卑"意调,以北方的拙重深厚、质直贞刚革除南方的绮艳清举与浮浅鄙俗.张载及其弟子蓝田吕氏和李复等形成了一个关中理学诗人群体.这个群体诗歌创作的着眼点落实在性情和德器上,具有尚理致、尚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周斌 《东西南北》2012,(21):63-65
在小说《白鹿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朱先生”虽出场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次“现身”都“事关重大”;他大有圣人之风,能上会卦,聪明绝顶,才高八斗,传道授业;他赈灾济民、主持禁烟、规劝军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明他不仅是位儒雅的文士,更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白鹿原的乡民视他为怀仁义之心的“圣人”、知晓天机的“神”,他的种种事迹一再被众人神秘而热烈地传诵。陈忠实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清代关中大儒牛兆濂。  相似文献   
10.
《白鹿原》的关中文化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文学中,地域文化特色成为很多作家共同的追求,出现了地域民俗、地域方言与文学创作强有力的渗透与交融,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白鹿原》是这类作品的典型,在这部小说中,关中民俗文化和方言渗透到方方面面,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关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