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1篇
  免费   806篇
  国内免费   128篇
管理学   4765篇
劳动科学   441篇
民族学   259篇
人才学   832篇
人口学   471篇
丛书文集   6173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286篇
综合类   11673篇
社会学   1384篇
统计学   66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6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496篇
  2020年   526篇
  2019年   534篇
  2018年   248篇
  2017年   476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935篇
  2014年   1968篇
  2013年   1698篇
  2012年   1869篇
  2011年   2085篇
  2010年   1839篇
  2009年   1924篇
  2008年   2206篇
  2007年   1572篇
  2006年   1444篇
  2005年   1374篇
  2004年   1222篇
  2003年   1184篇
  2002年   962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588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政府从迈向数字化之际,数字技术运用就远远走在规则之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规划、意见、工作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对各级政府、各行政部门提出数字建设要求,以内部行政的进路方式不断推进。但是,政府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流程再造”“模式优化”及重塑权力运行方式,而更多的是带来对既有规则的冲击。有必要通过区分内部行政与外部行政、重新界定权力与责任、跟进调适有关法律规则的方式,分别探寻数字政府法治化构建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协同育人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主流方向.当前,高校协同育人在制度上、机制上、模式上存在不足,特别是企业方参与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不强,严重制约高校协同育人的成效.运用"自组织"理论,可以有效审视高校协同育人机制上的缺失,指导深度推进高校协同育人.健全高校协同育人机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高校发挥主体作用、企业发挥重要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算法消费者是消费者体系中的一种新类型,是通过在智能算法接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为生活消费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体系的构建需要在《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法律衔接与适用空间的解释或立法构造。算法消费者个人信息过程保护应围绕算法消费者的同意机制多元化、平台经营者个性化披露、算法消费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及个人信息处理者信息信义义务等维度展开,并以公益诉讼保护作为结果保护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其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如何将宣传动员和专项治理实现有效整合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建构了新时代社会治理中宣传动员类型和实践策略:通过政治动员实现压力传导;借助社会动员形成共识;通过共意动员建立共同体;依托行动动员实现资源聚集。本文以S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动员作为案例,阐释了超大规模国家如何在有效动员与避免社会失序、内部动员与外部动员等不同议题之间实现策略性平衡,以及政府部门如何在示范、刺激和信任的多重机制约束下达成治理预期。  相似文献   
6.
工作效能层层衰减是当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压力传导不到位、能力建设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防范党建工作效能层层衰减,必须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政策领悟力;调动各级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形成党建工作效能责任倒逼机制;提高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执行能力;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活动方式;发挥社会监督的促进作用;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获得感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获得感有一个从顾客满意度到获得感的发展过程,是指个体在获取某种利益之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和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获得基础之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测性等主要特征。基于此,获得感的结构兼具物质根源和心理根源,物质根源是获得感的基础,心理根源是获得感的核心。而获得感的测量方法应该注重自陈式路径,统计测量指标也需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在技术上,研究者可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指标维度,用主观评定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确定获得感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