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0篇
  免费   58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818篇
劳动科学   140篇
民族学   256篇
人才学   295篇
人口学   111篇
丛书文集   2928篇
理论方法论   440篇
综合类   7457篇
社会学   537篇
统计学   141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1008篇
  2013年   777篇
  2012年   901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1018篇
  2008年   1123篇
  2007年   849篇
  2006年   878篇
  2005年   894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898篇
  2002年   794篇
  2001年   842篇
  2000年   646篇
  1999年   25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产品进口贸易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均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提升作用更大;(2)相比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渠道,农产品贸易通过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提升作用更强;(3)农产品贸易可以通过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即存在农产品贸易→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机制;(4)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基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双重门槛效应,在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由低变高的动态过程中,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促进作用逐步增强。因此,要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提升,一方面离不开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施行差异化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以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的正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ROS的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4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混合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劳动力返乡对农业产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返乡提升了农业土地产出率,但对农业劳动产出率没有显著影响;劳动力返乡降低了农业内部种植业尤其是粮食作物的土地和劳动产出率,且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劳动力返乡通过土地流转和家庭劳动分工的两条要素重新配置的中介途径间接影响农业土地和劳动产生率,但借助农业资本配置影响农业产出率的路径不显著。当下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劳动力返乡再就业亟需引导。  相似文献   
4.
农业对外开放是国家以开放化解挑战、促进中国与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不确定性事件频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十四五”全球各国的农业利益分歧仍将延续、发展差距将持续拉大、合作不确定性将显著加强,但依然存在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中国农业对外开放需要瞄准国内国际两个维度以及粮食安全、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三个层次目标,通过编制“十四五”农业对外合作规划、分区域分产品制定经贸合作策略、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掌控能力、健全农业对外合作支撑与管理平台等手段,着力解决当前农业对外开放存在的渠道掌控力偏弱、风险与成本偏高、政策瓶颈明显、信息不对称突出等主要短板瓶颈,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给不稳定的国际农业合作以更多的确定性,方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农业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5.
在经营规模扩大和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成为农户优化资源配置的理想选择,而农户市场参与行为不仅包含服务需求(购买服务),还可能包括服务供给(提供服务)。基于服务需求和供给的二维视角,采用江苏省534个家庭农场调研数据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家庭农场的服务选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营下家庭农场既购买服务也对外提供服务,且两种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相关关系;经营规模与服务需求以及经营规模与服务供给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影响家庭农场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服务需求受到性别、年龄、农机价值、规模经营年限、流转租金以及正规信贷规模的影响,而服务供给除受上述因素影响外,还与农场主受教育水平、农场类型、土地经营条件以及农业技术培训等变量相关。因此,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密切结合;要关注家庭农场的服务供给功能,鼓励其兼职化提供服务;做好政策扶持工作以提升家庭农场的服务自给与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我国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2018年我国各省区农业净碳效应存在明显差异且两极分化严重;与2000年相比,各地农业净碳效应已出现均衡化趋势,整体梯度差异逐渐趋于收敛,高值省份数量增加且变化较大,低值省域数量减少且变化不大。产业集聚与农业净碳效应均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二者之间呈现“正N”型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净碳效应表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三阶段变化特征;从实际影响来看,区域内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促使农业净碳效应量增加1.621%;除此之外,农业公共投资、农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正向效应但作用力度要明显偏弱。产业集聚对农业净碳效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表现为区域间溢出和区域内溢出。具体而言,邻近地区产业集聚度每提升1%可促使本地农业净碳效应增加2.286%,而本地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产生影响后因受反馈作用自身农业净碳效应还会额外增加0.060%。  相似文献   
7.
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大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待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关键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础设施发展引领新的方向."十三五"规划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但不适应、不充分、不完善、不均衡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新发展阶段基于高质量发展主线,建议锚定集约化建设路径,加快形塑三大体系化发展态势,以期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基础设施的新要求、高需求.  相似文献   
8.
我国存在较严重的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采用2015-2016年北方6省12县种植业保险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系统考察了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保险排斥对农民收入有显著负向影响,受排斥农户与未受排斥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为6%左右。考虑异质性后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受排斥的年轻农户和规模扩大型农户农业收入增长明显。此外,相较于高受灾农户,未受排斥的低受灾农户因为受灾和补偿概率较低,农业保费成为农业额外成本从而降低了收入。提出应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降低农村农业保险排斥,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风险、稳收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8-2019年中国A股和新三板涉农企业数据,分析了涉农企业参股银行对企业主业业绩的影响,并对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剖析了区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涉农企业参股银行有助于提升企业主业业绩;第二,涉农企业参股涉农类银行将提升企业主业业绩,参股非涉农类银行则不会对企业主业业绩产生影响。产生以上影响的机制在于,企业参股涉农类银行有助于优化农业供应链融资环境,培育更多中小客户,降低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进一步讨论发现,在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越低的区域,企业参股银行对企业主业业绩的提升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第一、二次对"无锡、保定农村调查"的资料,分析说明了无锡农村经营式农业的日渐式微,并从出租农地与雇工经营的收益方程、较高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家庭小农场的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了经营式农业不发展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当地较高但又不足够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导致了经营式农业难以发展.较高的工商业发展水平意味着发展经营式农业的高运营成本和高机会成本.不足够高又使得非农产业的需求与人数众多的农业过剩劳动力不相匹配,从而造成了家庭小农场和经营式农场之间的激烈对抗.我们也认为,中国未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可能会依然呈现出复杂性和特殊性,家庭小农场扮演的角色可能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