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7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1232篇
劳动科学   129篇
民族学   52篇
人才学   106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1282篇
理论方法论   269篇
综合类   2716篇
社会学   406篇
统计学   5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97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和公平竞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与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数据要素有序流通能够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进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通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但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简言之,市场也会"失灵"。因此,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有效建设"的同时还须做好"政府有为",用"看得见的手"矫正"看不见的手",即政府调节市场,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当前,中国虽然已明确"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但相关法律尚未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实践中数据权属还存在很多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动态变化,数据权属的静态规制面临挑战;其二,数据类型多元,数据权属的私法规制应对不足。此外,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不足、执法与司法监管无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有必要以数据权属搭建为着力点,聚焦数据要素统一开放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科学有效监管,稳妥应对数据要素市场上的反竞争风险,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融合,更好地实...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契合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违反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就是资源从生产率较高产业部门转移到生产率较低产业部门,导致整体生产率下降,即产业结构调整出现"逆库兹涅茨化"问题。梳理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脉络,可以较为清晰地把握中国"逆库兹涅茨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从城乡分割与服务业扩张两个理论视角,可以概括分析出引发产业结构"逆库兹涅茨化"风险的潜在原因,以提出防范"逆库兹涅茨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浙黔渝三县(市、区)320份农户调查,在系统阐述农地确权作用机制的基础之上,验证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成果不同,研究发现确权并不必然促进农地流转,确权反而会阻碍农地转出;确权对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没有明显影响;群组分析表明,确权显著负向影响老年农户的土地转出,但对中青年农户没有影响。因而,要高度重视农地确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做好分类指导和针对性政策应对。  相似文献   
4.
家庭财产是家庭共同体的物质基础,家庭财产制度旨在保护人类的生存繁衍活动,注重维持家庭共同体的存续与功能,由家长主导财产运行,亲属依据伦理关系获得财产利益。家庭财产领域遵循特殊规则,依身份联系设计财产权利体系,家庭中的财产不可明晰,成员只享有抽象份额,按照需要配置财产利益,个人财产处分自由受限。家庭财产秩序嵌入于伦理秩序,物权法和婚姻法规定存在冲突之时,应该优先适用婚姻法规则。家庭财产规则不宜与物权法简单接轨,物权法定主义在婚姻家庭领域应保持谦抑特性,在夫妻财产领域中应正确适用不动产登记公示原则,不宜机械适用登记生效主义;善意取得涉及家庭唯一居房时,宜考虑家庭成员生存权和夫妻双方意志。  相似文献   
5.
6.
7.
基于收入标准,按照两种不同的方法测算不同地形下不同地区的农户适度经营规模。结果表明:基于农业总利润测算的农户户均适度经营规模,在平原地区,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分别约为3.13公顷、2.0公顷、1.53公顷、0.8公顷。基于劳动力机会成本的测算方法,如果按照家庭户均3个劳动力计算,东北地区农户户均耕种的适度规模为7~9.4公顷,中部地区为4.13~21.2公顷,西部地区为3.53~6.6公顷,东部地区为3.07~3.87公顷。按照劳动力机会成本测算的农户农地适度经营规模高于按照农业总利润最大化标准的测算结果。农地适度经营的规模因不同地形和不同区域不同,国家鼓励农户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应该因地制宜实施。  相似文献   
8.
土地制度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珠三角等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经验表明,强化公有的土地制度安排可以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调整地权配置,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改革初期,村集体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村集体反租倒包,整合了细碎化地权,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经营权。但是,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变革逻辑是从生产性制度向财产性制度转变,集体丧失了土地调整空间,锁定了地权细碎化格局,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因此,充分发挥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优势,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立足于土地公有制的改革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9.
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农地转入:来自小规模稻农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业生产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1 080户小规模农户为研究样本,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购买较为普遍,但不同环节存在较大差异,整地和收割环节农机服务的使用率较高,插秧和烘干环节农机服务的使用率较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购买已成为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整地和收割环节;插秧和烘干环节对农户转入农地影响不大,对农业劳动力的替代作用不明显;家庭经济特征对农户转入农地影响较为显著,且随着家庭收入水平和农业收入占比的逐渐提高,农户扩大农业经营的意愿逐渐增大;而家庭人口结构、承包地特征和个体特征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家庭劳动力能力对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具有关键作用,劳动力老龄化与健康状况下降是制约农户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