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0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学界日益关注的出场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因何出场、怎样出场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在总体上与时俱进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与马克思主义出场逻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关联性。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有三:一是深描当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出场逻辑;二是在对资本创新逻辑的深刻批判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三是全面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学作为研究"方法论自觉"的产物,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核心范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批判继承人类几千年和谐思想文化基础上一次重大的思想超越,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治国理政方略。正确理解和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伦理意蕴,对于当下中国的和谐社会建构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4.
《人生与伴侣》2011,(12):6-6
不久前,当这个85后北京女孩出现在米兰时装周,以一袭红衣惊艳出场,那种妖娆中又故作强势的样子,像极了另一女星范冰冰。  相似文献   
5.
杨雪冬 《决策》2012,(4):15
据媒体统计,2011年有13个省份、14个省会城市及地级市先后推出了本地的精神口号,在这些口号中,创新出现了11次,开放出现了10次,和谐出现了7次,包容和爱国分别出现了5次和3次.显然,某些价值理念是具有普世意义的,是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共同追求.既然存在着共同追求的精神,那么地区或城市精神的提出又有何意义呢? 毫无疑问,在这个文化融合加速但又推崇多样性,文化底蕴积淀远远滞后于物质财富增长的时代,寻求、塑造、宣传本地精神是极富价值的,是凝聚地方认同,塑造本地形象,彰显自身特色必要的组成部分.对此几无异议,从个人到国家、从企业到政府,都用座右铭、国家理念、企业文化、政府精神等不同形式来实现着这种构建文化信仰的功能.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地方精神?如何践行地方精神?  相似文献   
6.
管理哲学既属于管理问题也属于哲学问题,但管理哲学界说的分歧却是比较大的,而对管理哲学合理性的明晰又是其关键所在.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理论中的哲学问题的思考,即对管理理论的前提合理性、方法论合理性和结论合理性的反思,或者说,管理理论自身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就是管理哲学的论域.  相似文献   
7.
列斐伏尔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以异化为显性逻辑,展开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在这一显性逻辑的背后存在着一条隐性逻辑,即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出场。在该书中列氏对人类产生过程的理解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并把这一抽象作为异化的根源,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将之泛化,最后用“总体人”的假设完成了日常生活批评的出场。  相似文献   
8.
说不清是冬季的性格太强势,还是春季的性格生就羞涩,反正在长春,冬天总是迟迟不肯退台,而春天则是经常要晚一些才能出场。常言道:好饭不怕晚,好景不嫌迟。也许是为了表达迟来的歉意,春天会毫不吝啬地把她惊艳绝伦、扣人心弦的景致呈现给那些执迷于美丽春色的人们。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视域内的“人”的出场路径。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人的学说的坚持和发展,也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吸收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也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人的问题的深刻反思与追问所做出的选择。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内,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其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出场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该话语体系植根于帝国主义时代中华民族艰难探索的具体历史语境,并因典型的差异特征,在与众多同时在场的话语体系相互交锋的实践之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出场路径,其出场形态在从隐匿到彰显的过程中,又可详细划为“文本形态”与“理论形态”。从五四运动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不仅依然“在场”,并会在未来持续“在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