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零冠词,是指名词前面没有定冠词或不定冠词,并且在语义上也不要使用其他限定词的一种语法形式.由于汉语中不讲限定词,所以,中国学生在英语造句时经常会漏掉或误用限定词,给英语表达带来许多不便.本文将对零冠词和后位限定词的词序作一初步探讨,以期对该用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白铁余起事利用的是佛本生信仰,与一般以弥勒为号召起义的事例不同。白铁余称"月光王",又称"光明圣皇帝",均为佛本生故事中的现实王形象,背景取于《贤愚经》。白铁余起事还利用了刘萨诃信仰,刘萨诃为稽胡族的民族神,他在江南广寻圣迹和预测番禾瑞像时皆以佛陀现世代言人自比,其"苏合圣"称名的典故来自《贤愚经》。白铁余起事同时借助了刘萨诃和《贤愚经》的影响,为信众描绘了一个光明的理想愿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刘萨诃与番禾瑞像的关系来揭示刘萨诃民间佛教信仰的本质。刘萨诃信仰典型地展现了佛教入华后在民间传播的原始状况和传播方式;同时,刘萨诃信仰还细致地展现了下层社会践履型的民间佛教信仰进入上层社会,被上层社会利用、改造和崇奉的全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佛教在上、下层社会的传播和发展变迁。  相似文献   
4.
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交际双方的认知心理对新词新语的形成和使用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有利于探求新词新语背后的其认知心理动因。结果表明,新词新语的认知心理动因有二:一是使用新词新语的说话人所特有的创意性,主要体现在求变、求筒和求雅等方面;二是接受新词新语的听话人所具有的趋同性,主要包括不同语言的趋同和相同语言的趋同。  相似文献   
5.
据《周书》、《隋书》、《旧唐书》等记载,"诃梨勒"是波斯国的重要物产。二者的联系,又缘"三勒浆"的制作而得以加强。佛教掌故多有"诃梨勒"的内容,宋人苏轼等皆曾在文学作品中引用,《尊者薄拘罗经》就是它们的原始出处。出产此物的"越底延国"记载和该植物的生态状况,同时成为其"故乡"在古印度的证据。即使中世纪早期的《金匮要略》、《肘后备急方》皆有"托名"的情况,由于晋人嵇含的涉略,十六国前中国人即已有"诃梨勒"的药用记载。入唐以后,《备急千金要方》、大量抄录《广济方》相关文字的《外台秘要方》,以及宋、元代数量庞大的诸养生、治疗著述,都有关于"诃梨勒"药用的相关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6.
在高僧刘萨诃的生平研究中,有三个问题--籍贯、卒年、是否去过敦煌印度,学术界存在较大的争议.陈祚龙、饶宗颐、孙修身、魏普贤均聚讼于此.本文在澄清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从一开始,刘萨诃的材料就是史实与传说的混合物.就刘萨诃研究而言,史实的研究并不重要.与其花费力气去勾稽史实,不如将重心放在研究传说的产生、衍变和影响上,反思刘萨诃信仰在4~11世纪历史变迁中作为一种民间状态的佛教信仰对社会、文化、风俗和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印度密教大师萨罗诃及其证道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克翘 《南亚研究》2011,(3):125-135
本文介绍了印度密教大师萨罗诃的生平传说,并通过其证道歌分析了他的哲学思想。指出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一、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反对印度教;二、站在大乘佛教的立场上宣扬"悲"(aruna)和"空"(shunya)的理论;三、站在金刚乘的立场上主张"易行"修法(Sahajasaddha-na)。最后,对其佛教史上的地位给与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