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构是汉字中一种很重要的文字现象.在睡虎地秦简中,大部分的字形结构都比较稳定,具有异构关系的单字数量不多,这表明文字的使用在战国末期秦系文字中已趋于成熟和规整;部分汉字兼具古文字的特点,存在构件的相对位置不稳定、构件的通用和混同等现象,这显示该文字处于古今文字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2.
《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秦律十八种》出现频次较高的"殹",在秦简中多释作"也".本文论及"殹为也之证"的同时,追本溯源,探讨殹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虎联拾趣     
潘木 《人才瞭望》2014,(9):93-93
在我国浩瀚的联海中,有不少嵌有"虎"字的佳联妙对。古时,有朋友两人去看戏。到场时,甲的座位被乙占去,甲脱口念出上联:"鹊巢鸠占。"乙也不甘示弱,随即吟出:"虎踞龙盘。"上下联语出自然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各就各位。明代,  相似文献   
4.
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以保健强身的一种方法。人们起初练习的时候,由于动作不协调,缺乏连贯性,只要练习十来分钟,就可能觉得四肢酸软、疲劳乏力,而且次日还觉得肌肉软痛。但是,坚持练习了一段时间后,起初的不适感逐步消退,人的精神状态明显改观。不但脸色红润了、腰腿变灵活了,而且体能增强了、眼睛也变得有神了。通过练习模仿五种动物的健身  相似文献   
5.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想必熟读《诗经》的人,都知道这段话源自《大雅·民劳》篇。相传此诗出自西周大臣召伯虎之手,意在借痛陈民生困苦,来规劝周厉王体恤民意。后经历代思想家不断解释、建构与再造,原本只表示相对安宁之意的"小康"概念,被赋予了丰富多元的政治、经济、社会乃至文化内涵。几千载岁月积淀与先贤凝练,它逐渐融入中国文明进程之内,化为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愿景,构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性关键目标,上升为现代中国的重要符号与国家话语。  相似文献   
6.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佛教本生故事题材种类繁多,每类故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所要突出的佛教义理,云冈第7、8窟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第二期最早开凿的洞窟,本生故事是第7窟重要的雕刻题材,今能辨识的本生故事大体以"舍身"和"孝亲"两类题材为主,分别以"舍身饲虎本生"和"睒子本生"为代表,它们的出现并不是随意的拼凑和组合,而是有着深层的历史、宗教原因,且它们与洞窟里的其它佛教内容往往互相印证,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定都重庆的巴国兴于禹夏时期而毁祀于秦惠王,享国1700年.巴部族共奉白虎图腾,立国之初当是有夏属国.入周后巴国臣服姬周,周季在南楚北秦两大霸主挤压下,公元前316年走到尽头.此前,虎巴文化源头仅见于神话,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运用新近出土的考古资料并兼采民间神话,整合解读相关文献,昭示巴国由鄂入渝的秘踪.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中有“巴”字,其形是“妇女怀孕”之状。谷斌、刘雁二同志不同意此说,认为“巴”字与“巴蛇”有关,“巴”之本义为蛇。“巴”字字形与“蛇”形不类,字义上没有共通之处。《说文解字》对“巴”字的解释有误。殷周时代的“巴人”分三部分,即丹阳巴人、巴子国和夷城巴人。丹阳巴人是甲骨文中的“巴方”。“商榷”一文所论的是“夷城巴人”,而“夷城巴人”不是甲骨文中的“巴方”,而是殷末周初的“虎方”。他们崇拜“虎”,而不是“蛇”。故“商榷”一文所论没有中的。  相似文献   
10.
林文华 《南方论刊》2011,(8):92+94-92,94
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例,很好地说明了在粤剧表演艺术中,"虎度门"对表演的重要。在虎度门以回,你可以是你自己,跨出了虎度门一步,你就不能是自己了。演员不论遇到何种情况,只要站到舞台上,便要忘记自己,全情投入到角色表演中去,这样,才能很好地塑造好人物形象,感染观众,获得观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