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3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10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76篇
社会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承接启蒙自古就有的哲学与宗教、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内在张力,以及谢林所谓探究具体存在的肯定哲学与探究概念、本质的否定哲学之间的张力,马克思立足于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的张力结构,对施蒂纳沿着声扬具体存在之论发展为否定普遍、超越维度的唯一者逻辑的做法提出尖锐批评。从理性启蒙与德性启蒙统一、生产力与道德协调一致的角度来看,施蒂纳推进启蒙的方案是极端的,会导致各种虚妄,招致规范性维度、理想性维度的丧失从而招致虚无主义。物质偶像、精神偶像必须祛除,但物质基础和精神理想必须维护。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表明,只有在合理维持特殊与普遍、经验与超越之间张力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启蒙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2.
茶与酒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形式,相互之间各有所长而内在紧张。敦煌写本《茶酒论》生动刻画了茶酒之辩的核心问题,从自然属性、社会功用、健康养生到道德教化,茶酒之间历经了茶酒并行、茶酒争胜、褒茶贬酒的趋向,最后以水的出场调和而告终。研究茶酒之辩,既要汲取与超越以茶喻佛、以酒喻道、以水喻儒、三教合流的解释,更要借鉴茶酒争胜所展示的文化张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4.
随着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施工建设,架线施工技术从人力展放逐渐转变为全程机械化施工,传统张力架线工程计算不能体现导线及牵引绳动态张力变化和滑车竖向荷载变化,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进行仿真,可弥补这一不足。利用ADAMS软件,构建张力架线仿真系统的模型,使牵引绳和导线在张力、牵引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动态展放过程。通过理论公式保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导线和滑车的动态特性,对现场的施工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人职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退伍回乡是我国绝大部分军人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路径选择,这其中就包括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通过对鄂西南D镇18位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从军营到乡村的回乡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具体体现为农村籍青年退伍士兵在回乡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双重排斥感、在接下来重新融入乡村时所面临的三重张力感和在乡土社会中所产生的双重剥夺感。而有效克服青年退伍士兵的回乡困境以及实现其乡村再融入,则需要从国家和个体"两个层面",以及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权益保障和社会支持等"四个维度"来协同推进。  相似文献   
7.
8.
陈怀平撰写的《政治主体论:基于马克思主义主体哲学的分析》(以下简称《政治主体论》)一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遗产为理论根据。以人类哲学文明为理论营养,以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为研究目标,在系统阐释政治主体的“本质规定”、“历史演进”、“逻辑形态”、“张力结构”、“价值诉求”和“实践生成”等理论命题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新批评张力论及叙事学的视角相关理论对哈代的第一部诗集《威塞克斯诗集》中的诗歌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张力及视角张力的来源、概念和意义,探讨了这部诗集中全知视角与有限视角切换,变换式人物有限视角切换构成的张力,赋予了诗歌无限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诗学中有许多关于"精微"和"广大"的评论。"精微"主要指"言内"的精深刻画描写;"广大"则是指"言外"的动态性张力,故又称为"精深之笔"和"广大之势"。"精微"包含了对于"物态"的精致而生动的表现,或表现为对人的情感、义理的微妙呈现。通过文字的媒介,把所写的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在读者头脑中呈现鲜明活跃的内在视像,所谓"状溢目前"。"广大"既指空间上的,也指时间上的。并非具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作品就可为"广大",而是指吸纳了宇宙生命和造化伟力的气势和境界。精微和广大似乎是诗中两极,但它们并非对立,也非互不相干,而相融互即、互为彰显,有机地构织在篇什之中。对于这个问题的把握,有普遍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