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1篇
社会学   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六经"是西周春秋时期教育学生、教化民众之教材。其中,《诗经》言简意赅,大多押韵,便于诵读,可谱曲演唱;赋《诗》言志,是贵族高雅之举,在燕飨聘问、宗庙祭祀之时,参与者常征引《诗经》,传递情感,表达礼义。故将《诗》、礼与乐三者合而为一,使《诗》与乐不仅是行礼之重要环节,也是周礼之组成部分,成为周代礼乐文明的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孔子所提倡的政治思想旨在恢复周朝的统治,主张以"仁"与"礼"为核心,倡导统治者要广施仁政,倡导百姓要克己复礼,以达到社会伦理有序的局面。孔子的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弊端,但其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一定的借鉴之处。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3.
4.
馂馀礼是祭祀祖先的活动结束之后,周天子率众逐级分享祭品的礼仪。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馂馀礼是以食物共享的方式在神与人、君与臣、以及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维持亲属关系的仪式。作为一种带有宗教性质的共餐仪式,馂馀礼的宗教功能在于沟通人与神,使鬼神的庇佑和赐福通过共享食物的方式传递给人,使人摆脱疾病和厄运,获得福祐;政治功能在于通过共食和赏赐相结合的方式消除等级差别带来的隔膜和对立,实现社会的统一,维护等级制度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功能在于加强个体之间的情感、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使血缘认同上升为族群认同,以族群团结实现家国和睦。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礼学史上,东汉末年郑玄礼学的兴起,根本性地改造了两汉礼学观念,并对其后的经学史、文明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汉经学中,礼是五经中之一种,而不是五经共同的基础,礼是冠、婚、丧、祭等具体礼仪之学,而不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政教大典,礼唯有士礼,且是完书,而无天子、诸侯、卿大夫之礼。郑玄改造礼经,将礼经从《仪礼》变为《周礼》,改变了对"礼"的认识,"礼"不再只是礼乐,而且更是制度,礼乐与制度,遂合二而为一。郑玄以《周官》为体、为本,《仪礼》为履、为末,其实质是以《周官》之制度,吸纳《仪礼》之礼乐,以《礼记》为这套礼乐制度的解释,从而重新塑造一个可以构成一代大典的"礼乐"体系,构建相对完整的"周公之法"。  相似文献   
6.
周礼》将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哲学理念融入司法制度的设计之中,构成了司法制度的合理内核。秋官、路鼓、肺石、三刺、五听、五戒、五禁、五刑、五罚、九棘、嘉石、圜土等司法制度的设计体现了先秦时期天人相应、阴阳五行、义理象数之理念。《周礼》还将儒家的仁爱、慎刑观念融入司法制度的建构之中,形成了多层级的预防犯罪发生的规范体系。三刺、三宥、三赦制度是基于仁善之理念设计的慎刑制度。  相似文献   
7.
8.
先秦时期的祝官文献主要面向神灵,但有时也指向世俗层面,如《周礼》六辞。“六辞”中的“会”是“话”字的假借,因此“话”是一种指称“善言”的仪式性文体。祝官在早期承担训诫的职能,他们在工作中常常会积累辑集一些格言谚语以用于训诫。这些辑集的格言谚语形成话体。“话体”最初作为一种承担着训诫职能的仪式性文体,它属于祝官文献。随着史官群体及优人群体的兴起,产生了语类文献及优语文献,这些文献促使“话体”由神圣性文本向世俗化文本的转变。这一过程主要表现为:一是“话体”为“语体”所继承;二是“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在殷商及西周早期一般用“话”来指称记言文献,这一用法在春秋时期被“语”体所取代。先秦时期重视讲说故事的“善言”性质,而话本及说话伎艺突出故事的娱乐性,这种由“善言”到“故事”的转化实际上反映“话体”向话本小说的演变。  相似文献   
9.
茶壶·年轮     
正茶壶的产生"壶"的概念有一个发展、演变和定型的过程。在我国商周时期"壶"字已经出现在容器上。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中对"壶"的解释:"壶,盛水器也"(《周礼·夏官·司马》);"壶,酒器也"(《周礼·秋官·司寇》)。由此可见,壶在当时用途上就是一种容器,用来盛装清水、茶水、酒水等液体,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用途一致。从制壶的材料来看,壶有陶质、石质、瓷质和金属质地之分。陶壶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这与当时人类已开始了定居生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周礼》的生态伦理系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以取法于天、以礼为治的思想为基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态伦理思想系统,其中包括完备的价值基础、伦理制度和具体的伦理原则。其保护对象主要有土地、山林川泽、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周礼》是世界上最早提到环境保护伦理法规的有系统的著作,其中的思想及措施总结了当时的生态伦理实践经验,对后世的生态伦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