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概念属于哲学范畴。它是以人为本位的哲学理念,包含着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定。它是对社会中的是非、善恶、真伪和美丑的一种判断或评价。  相似文献   
2.
实现领导方式创新,首先要提升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高度概括性的哲学范畴,是内化于人脑中的理性认识方式。领导者的思维方式,是领导者相对定型化了的、显现出来的社会理性活动的思维样式、思维结构,是领导者智力、智慧和智能水平的整体凝聚,是领导者精神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从广谱哲学的视角出发,可把变换群看成人的一种观控方式,从而把变换群、不变性与事物客观性三者联系起来;分析变换群与分类的内在联系,可引出差异与同一、共性与个性的变换群描述;运用广谱哲学的类变理论,可揭示变换群与量变质变规律、可推测与不可推测的数学机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且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既是哲学范畴,又是社会科学范畴。它的内涵,中华民族的先哲史伯、晏子、孔子等作了比较深刻的概括。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们把“和”与“同”作为对立的范畴进行比较论述,而结论无不是“取和弃同”。因为“和”则生生不息,为君子所为;“同”则穷途末路,为小人所作。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长期发展历程中,从最初关于自然现象、历史经验等知识的积累之上,经过理性思维的抽象和概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哲学概念和范畴。把人类与自然某种合规律的观念,构建为一个天人合一的系统的宇宙图式;把万物的存在与发展变化,都看作是相互联系、和谐平衡的有序运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有机连续性宇宙观与西方截然相分的天人隔离的宇宙观不同。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核心范畴存有相区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发展出了一种场有哲学,这种哲学强调内在整体性与相对相关性,与西方哲学存有的实体性、本质主义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作为近年来日益突出的显学,学术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意义等问题,一直是争议不断.有学者将其看成政治学的分支,也有学者倾向于将之化为哲学范畴,还有学者认为它应该属于伦理学的范围.然而,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都是随着时代前进的脚步而不断深化,时代前进的每一步所提出的问题都为理论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因此,任何一种角度似乎都难以穷尽政治哲学本身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以政治哲学是涉及政治、哲学和伦理学的综合学科.  相似文献   
7.
从广谱哲学的视角出发,可把变换群看成人的一种观控方式,从而把变换群、不变性与事物客观性三者联系起来;分析变换群与分类的内在联系,可引出差异与同一、共性与个性的变换群描述;运用广谱哲学的类变理论,可揭示变换群与量变质变规律、可推测与不可推测的数学机理。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和阐释,可以沿着不同的路径展开。目前国内学界的有关探讨体现出多种路数,诸如学理发掘、思想史论、文献考证、联系现实等等。这对于立体地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化和进步,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思想脉络的枢纽,范畴就像一个全息元,内在地蕴含着思想体系的全部丰富性。所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哲学所特有的范畴入手做出新的诠释,也  相似文献   
9.
抓住历史机遇是邓小平理论一个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底蕴,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新运用为前提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项重要贡献。探究邓小平“抓住机遇”思想的哲学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加自觉地遵循这一思想,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0.
“有”与“无”是一对最基本的哲学范畴,它可以统摄并贯穿于辩证法诸对立范畴。通过对东西方古典哲学部分有代表性流派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吸纳近、现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一些有益启示,对有与无这对范畴进行探讨,重新确立超越主客分离、二元对立的整体思维模式,提出适合科学研究发展和哲学整合的全新思维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