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14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跨产业、跨区域流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外出农民工回流现象。本文在借鉴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回流农民工的详细考察,分析这一群体回流的原因,以及回流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在甘肃、湖南和贵州三省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回流农民农业经营决策和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回流农民是否从事农业经营和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受到个人禀赋、农业信息感知和乡土情结的影响。个人禀赋的影响表现为:教育程度较高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低;有培训经历和非常健康的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高;农业信息感知的影响表现为:惠农政策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也越大;农业风险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越低;支农举措感知水平越高,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能性越大;乡土情结的影响表现为:有土地流入经历的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的可能性更大,爱农情结越深的回流农民越容易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建议从改善农业经营金融扶持与农业保险体系、强化农业技术培训、提升农业信息传播效果和激发回流农民乡土情结四个方面入手,吸引更多回流农民从事农业经营,培育更多回流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流动这一现象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已经存在,但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并日渐成为令人注目的社会现象,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农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隐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显性化,富余劳动力开始离开传统的农业进入其他领域,由农村进入城镇,这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这也是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流.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交织着外流与回流并行的势头,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外流的同时,部分外出劳动力放弃了外出生活,返回家乡.那么,这部分外出劳动力的回流会产生怎样的效应,如何鼓励积极性的回流,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回流,这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西南民族地区青年农民工存在着明显的回流现象。相对于城市推力,村庄拉力和吸附成为影响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打工回流的更重要因素,这种拉力主要来自于家庭亲情关系的牵绊、村庄亲密人情关系的拉力、中青年文化圈的吸引以及村庄的保护性结构和村寨社会文化系统影响。村庄强有力的吸附形塑出民族地区劳动力外出打工时间短、周期短、缺乏稳定性以及收入低的特征,进而导致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收支结构低度均衡、发展动力消解和村庄社会的去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5.
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和回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远  施闻 《人口研究》2017,(2):71-83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女儿人数和外出劳动力数量有着显著影响;流入地因素中信息来源和受访地区有着显著影响;流出地因素中房屋产权拥有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个体因素日益明显地影响农民工回流意愿。本文以2009年南京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有序的probit模型,对决定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各个人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培训和城市生活感受起着明显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培训技能,同时健全劳动力统一转移制度,稳步积累农民工城市工作和生活经验,可以增加农民工获得非农工作的机会和非农工作的稳定性,提高其转移就业后的收入。  相似文献   
8.
论农民工“回流”现象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的实施,使农民获得了自由流动的机会,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长期的异地工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之下,很多的农民工无法融入当地城市,他们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知识、管理经验后选择回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但其负面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农村劳动力的"回流"顺应了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加速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鼓励农村劳动力积极、合理和有序地回流,以减少或降低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庞大、低廉又勤奋的劳动力,创造了经济的高成长,赢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但是工人工资的增速长期滞后于企业盈利的增长,长期依靠“低薪酬、低福利、低诉求性”的劳动力特质取得低生产成本的竞争模式越发产生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淋 《家庭科技》2013,(10):35-35
不要蹲坐休息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重肌体疲劳,严重时会产生重力性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进行一些低热量的活动,例如慢步走、做放松体操等。不要贪喝冷饮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喝大量冷饮,极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