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
城市化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高达90%,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原因在于:一是低估了城市化作用,不能较好地解决生存与发展的矛盾;二是盲目发展小城镇,造成耕地的流失和生态的破坏。因此,要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重视城市规模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古人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言而有信,用驷马高车形容车辆华贵。河北沿海地区内嵌天津市,如果把秦皇岛港城和秦皇岛市、曹妃甸新区和唐  相似文献   
3.
孟祥林 《城市》2015,(6):3-9
定州从保定代管市变为省辖市,对保定的城市发展格局会产生一定影响,从长期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提升定州的行政级别对构建“保定—定州—石家庄”城市走廊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定州城市组团具有文化基础厚、区位条件好、小城镇密度高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在构建定州组团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小环线”、“大环线”、“外环线”的“三步走”发展步骤进行。构建“CN+X+CS”的“风扇型”城市体系。通过构建以定州为核心的发展轴为形成“一城七星”的“大定州”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发展举措。石家庄是京南第一个省会城市,在旅游产业上存在着旅游资源分布不均,旅游资源缺乏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停留在观光层面,缺乏精品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旅游产业缺乏跨行政区划整合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发展石家庄旅游产业,就需要拓宽旅游产品开发视野,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旅游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强化专题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京南旅游文化中心"品牌形象。在此基础上要着力打造鹿泉、正定、藁城和栾城等4个旅游城市组团,同时还要对石家庄的旅游资源进行中心区商务游、西北区红色游、西南区生态游和东南区观光游的分区域分主题划分,并在既有的交通网络基础上构建衔接不同区域的旅游专线。  相似文献   
5.
安徽经济增长极在皖江东段城市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它以合肥、芜湖为双核。这一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发育尚不成熟,其空间形态的缺陷是"双核不对称"和"中间塌陷"。因此,要加速发展芜湖这个相对弱小的次中心城市;合肥、芜湖要相互策应,促进横亘其间的农村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使皖江东段城市圈真正连成一片,对整个皖江城市带,乃至全省经济发挥更加强劲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安徽"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开发"大芜湖"跨江城市组团,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安徽区域经济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一体化"为石家庄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在"大北京经济圈"的规划方案中,从"2+7"到"2+9"的变化,石家庄成为"大北京经济圈"中唯一的省会城市。石家庄具有省会优势,但距离京津大都市较远是其融入"首都圈"的困境。石家庄为了凸显在京津冀地区的优势,需要考虑以自身为核心构建远京津城市群,以石家庄为核心、分层次、跨行政区划、向东向南发展,形成以石家庄为核心的"四层次""指状网络"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开发以南宫、威县、曲周、馆陶、饶阳等地为新生的次级城市核心,构建以正定、栾城、藁城和鹿泉为次级核心的"一城四星"的大都市"主辅结构",与衡水、邢台、邯郸、沧州、阳泉等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应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相适应.资源、生产要素的聚集与扩散运动促使城市组团发展,都市区、城市圈(群)、城市带三种组团形态依次扩展演进.代表新经济因素的网络体系率先建构于组团城市之间.城市网络密集区与其他区位全面对接形成广域城市网络,城市化由此进入高级形态,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而日益提高。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特别是像苏州的城市化,必须抓住新的机遇,作出科学的选择,形成以特大型中心城市为发展核、以市域和周边县级城市和发达乡镇组成的城市群,以经济和文化为纽带,以历史时空为经纬,结合自然、人文地理、江河湖海、交通干线枢纽、信息通讯等方面的特点,构建互相吸引、活力四射的太阳系模式城市化布局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