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7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世圣 《浙江学刊》2012,(3):96-103
“人力车夫”和“城市街景”,是《满韩处处》与《支那游记》之“中国叙事”的典型场景,其中对“污浊”“混沌”“无秩序”等负面元素的描述颇为醒目.不少文献资料证明,此种“中国像”并非特殊的个人记忆,而是东洋“他者”的某种共同记忆.在这类“中国叙事”结构的背后,作家对中国古老文明文化的憧憬想象与目睹现实的乖离、日中两国社会现状的巨大反差,加剧了作家对中国的负面感知;近代以来世界性的中国话语建构、特别是“东方主义”观念也参与其中,限制了作家理解亲近中国的内在欲望.“绅士”式的矜持和优越感令他们难以摆脱居高临下的姿态,完成对中国的深刻体悟;而近代帝国列强的殖民欲望、脱离文明驾驭的霸权强权方式,也深刻地嵌入在时代背景中,潜在地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2.
《草枕》是一部体现了夏目漱石文艺观的小说,着重阐释了"非人情"美学,小说淡化情节,但有一位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女性形象——那美,随着那美性格的渐次完善直至完全呈现,"非人情"美学的观点也越发清晰。  相似文献   
3.
夏目漱石对于基督教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嬗变过程,内心呈现出极端的矛盾,他反对宗教中的偶像崇拜及形式主义,憧憬宗教的道德伦理和超越思想。夏目漱石关注宗教主要是出于"生存困境"和道德上的探寻。基督教宣扬真、善、美,道德、良知、宽容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正契合了他的文学理想。他的文学真正地追问人的生存状况,希望从宗教中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意义在于超越生存困境,塑造崇高人格,提升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4.
夏目漱石对书画艺术有着特殊的感情,其书画艺术修养源自于家藏的名画,在之后的汉学和西学的学习过程中,他大量接触、鉴赏中国和西方书画作品,并与书画艺术家有广泛的交往,也在他们指导下练习书法和绘画,"漱石山房藏书目录"中有丰富的书画作品和理论著作。书画艺术对漱石的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其创作中常以书画内容为题材,引用书画的某些元素,或借用书画艺术的技法和表现手段,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审美内涵,漱石还为绘画作品题诗,集书法、绘画、诗歌于尺幅之中。他的小说《草枕》、《三四郎》被称为"绘画小说",将书画艺术的内涵和精神融凝在小说创作中,融情于景,文中有画,以图像叙事,将文学与绘画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5.
明治40年(1907)5月,大仓书店印行了漱石的《文学论》。在《文学论》第一编第三章里,漱石使用了“非人情”一语。漱石这样给“非人情”下定义:“可称为‘非人情’者,即抽去了道德的文学,这种文学中没有道德的分子钻进去的余地。譬如,吟哦‘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其效果如何?诗意确实是堕落的,但并不能以此着重断定它是不道德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这也许是有失礼貌的,然而并非不道德。‘非人情’即从一开始就处于善恶界之外。……吟咏与人事缘分较疏远的、未混入人情的自然现象的诗,其中较多含有‘非人情’的…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的语境中考察夏目漱石的作品,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对其创作方面的重要影响。夏目漱石作品中多展现出的宗教情结虽然看起来互相矛盾,但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一方面他对神佛的偶像崇拜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又对宗教的伦理超越思想进行了赞颂,认为宗教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作用。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站在文化的断层上 ,充满着对传统的背弃与留恋 ,对新文化的认同和批判的艰难选择与苦闷 ,只好借梦境来渲示自己内心强烈的心理冲突。《梦十夜》以散文的笔调 ,哲理的内蕴 ,以梦境的非理性形式表达清晰的理性 ,将对爱及两性的思考、文化的苦闷、希望与存在角逐的悲哀凝成一部多声部的协奏曲。爱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对爱的思考和对死的关怀是同等的 ,两性关系的相吸、相爱、相克使得个体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此消彼长 ,无不反映了人生的真实的侧面  相似文献   
8.
未乡唯乡 《社区》2012,(32):40-41
在东京的众多地铁站中,我对千代田线的“根津站”抱有特殊的感情。根津站所在的文京区是文教重地,东京大学、夏目漱石故居、竹久梦二美术馆等都汇聚于此。求学的那些年,我曾无数次在根津站上下车.光洁的台阶上,昔时匆匆的脚步声依稀回荡。  相似文献   
9.
夏目漱石的晚期小说《心》形象地诠释了荀子的解蔽思想,指出只有在真诚的反思中敞开人生,在忏罪意识中批判自我,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同时也隐含着作者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批判和对国家前途和国民命运的担忧。这是日本近代知识分子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不断确认自我、反思自我、追求自我归宿心路历程的反映,是作品真实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低徊趣味”一语出自漱石为高滨虚子短篇集《鸡头》所作的序言。“低徊”一词,按《广辞苑》解释,意即“边徘徊边玩味思索”。“低徊趣味”一语和“余裕派”,标示了漱石文学的特质。漱石在序言中写道:文章中存在叫作“低徊趣味”的一种趣味。这是我为了行文方便创造出来的用语,别人恐怕不易弄明白。一言以蔽之,它指的是,围绕一事,倾向一物,生发独特的或联想的意味,时而从左面眺望之,时而从右面眺望之,不愿轻易离去的那样一种审美情趣。所以若不叫低徊趣味,改称“依依趣味”或“恋恋趣味”亦可。不过,这种趣味如其名称所示,是尽可能长时间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