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6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331篇
劳动科学   43篇
民族学   183篇
人才学   44篇
人口学   204篇
丛书文集   901篇
理论方法论   238篇
综合类   1884篇
社会学   338篇
统计学   2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30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林  张黎阳  董亮 《学术研究》2022,(2):91-97+2+178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的能源贫困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固体燃料消费占比偏高,电力供应不够稳定。本文运用2012—2018年的CFPS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农村地区的政府转移支付对受助家庭多维能源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获得转移支付使得受助家庭的整体多维能源贫困和各个维度的能源贫困都减弱了,且政府转移支付对能源贫困的削弱作用从西部到东部逐渐减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转移支付的积极能源扶贫效果可能在于提高了受助家庭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了家庭的电力消费,并且使得家庭转而使用更加清洁的做饭能源。  相似文献   
2.
探讨市场不确定性、产业扶贫项目参与对农户减贫效果的影响机制,对于管控产业扶贫项目实施风险、提高产业扶贫绩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陕西省秦巴山区776户农户调研数据,借助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市场不确定性、产业扶贫项目参与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在反事实假设的基础上估计了农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对贫困脆弱性的平均处理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户产业扶贫项目参与能有效缓解贫困脆弱性,相较于未参与农户,参与农户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26.22%。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不确定性显著抑制农户产业扶贫参与,且加深了农户贫困脆弱性。基于此,从合理选择产业扶贫项目、搭建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农业保险体系等方面得出针对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4.
5.
在梳理近年国内"友善"价值观研究路径与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依托中国传统文论来培育"友善"价值观不失为一种选择。"友善"价值观在传统文论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兄弟间的真挚友情,对后学的勉励与扶持,真心诚意和平等切磋,肯赞和推荐朋友作品,志同道合,帮助与支援,彼此信任理解和支持,对仁爱与忠贞品格的践行等。这些内涵可为当前"友善"价值观的涵养提供理论支持与话语资源。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我国贫困治理的基本方略,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精准扶贫的脱贫成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三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扶贫成效显著,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扶贫资源边际效应递减,扶贫政策未能覆盖全部农户。贫困群体个体层面的自主脱贫能力不足,政府层面的扶贫政策、主体、方式碎片化,扶贫资源瞄准偏离和绩效考核动态机制不完善是扶贫绩效弱化的重要原因。应构建整体性贫困治理模式,完善扶贫绩效动态监测和考核机制,加大贫困群体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培育等方面的优化路径,进一步提升精准扶贫绩效。  相似文献   
7.
扶志是对精神贫困的全方位治理,包括提升贫困人群思想道德水平、重塑贫困人群思维方式、改善贫困人群生活模式、在贫困社会中传播先进文化的实践。扶志活动有主导性、协同性、动态性、长期性的基本特征。社会客观要求与扶志对象精神文明状况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扶志过程的基本矛盾,有其具体矛盾的表现。精准识别精神贫困、拓宽自然和社会生活空间、采用协同参与的方式,是扶志实践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