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215篇
社会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有其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历史感,这是它同马克思主义能够相契合的一个重要缘由。因为马克思所特有的运思方式,就在于在西方哲学史上恢复了对时间性的信赖,开辟了"历史地思"的独特路径。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在运思方式上的一致,才是两者实现其可能之会通的根本前提。因为它从哲学意义上保证了会通双方在元问题(meta)层面上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自1954年《春柳堂诗稿》发现以来,关于《春柳堂诗稿》究竟是不是乾隆时期作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主张《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时期作品的王牌证据,就是把诗稿自序中出现的"我皇上"一词是解释为专指当朝皇帝。笔者2015年刊文《"我皇上"一词用于称谓前朝皇帝事例举隅》,列举8个使用事例,证明"我皇上"一词也可以用于指称前朝皇帝和历代皇帝。之后,张志先生撰文《"我皇上"称谓前朝皇帝八个例证的考证讹误》,对拙文提出全面质疑。针对张志先生所提出的质疑,笔者逐一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进一步补证。事实证明:"我皇上"除指当朝皇帝外,确实可以用来称谓前朝皇帝和历朝皇帝。仅靠"我皇上"一词来证明《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朝作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盛世和谐艺术兴,群贤毕至大德圣。2015年1月10日,河南大德圣艺术品管理有限公司在南浦国际酒店举行盛大开业庆典。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岭群,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胡昌国,省政府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主任许海中,中国钧瓷研究所高级顾问、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河南古陶瓷研究会会长赵青云等出席。来自省会新闻媒体及收藏界的朋友参加了此次开业盛典。王岭群发表了致辞。他回顾分析了2014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情况,并指出调整与回暖成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对荀子"多言而类"的阐释应该在荀子理想人格以及人格等阶差别的意义域中展开。荀子"多言而类"的观点既是对理想人格语言特质的抽象概括,在特定的荀学语境中又转化为具体的、极富实践性的礼言规范,并可以与其他礼学典籍中的语言观相互参照。"多言而类"既是政治意义上的治国理念,又是修身意义上的道德规范。其对言行之间的一致性、言语所遵守的礼仪规范、言语的务实态度所做的规定不仅仅是对圣人个体语言的修养要求,言语的修养次第实际暗喻了各个人格位阶不同的政治地位,以及与其政治地位相对应的政治职能。  相似文献   
5.
宁德古田吉祥寺塔的建筑特征及其雕刻艺术有着强烈的地域风格,其建筑造型参照了同圣寺塔的建筑样式,同时又继承吴越国时期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建筑构造,并根据古田地方特色与民风民俗进行适当的改造,是福建楼阁式实心石塔的典范,对福建沿海其他楼阁式实心塔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7.
文化历来都是哲学和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讨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方面的有关问题,并且选择以圣索菲亚大教堂为例,引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汉代文学的代表性文类,汉赋具有毋庸置疑的经典性。司马相如作为汉赋创作的奠基人物,其作品被经典化也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在经典化的过程中,相如赋却经历了初成阶段的词章、思想与文本的纠葛,发展阶段经学对辞赋的介入而出现的向背与矛盾,特别是通贯赋史的由“辞宗”到“赋圣”称号的变迁以及内涵从修辞而体义的进程,其彰显的时代性与独创性皆值得探讨。而回归汉廷的文学思考,则是相如赋经典化的现代认知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谱身"与"谱道"是清代衍圣公纂作族谱时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折射出是安于"圣裔"身份抑或争入"道统"谱系的纠结状态。结合孔府档案所藏孔氏族谱、衍圣公和时人论述,可以看到:清代以前孔氏族谱重在"考世系,叙尊卑",以此来表先德而合全族;至清代则变为"锄非种,辨窜冒",强化内外孔之别和真伪孔之分。同时,在清代衍圣公的深层意识之中,还暗存着某种以道统自居及以传道自任的使命感,每当政治控制稍显宽松或儒学发展受困时,此一暗流就会浮于面前,故"谱身"只是表面功用,"谱道"才是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0.
禅门散圣     
禅门散圣是指禅门中不守禅规,浪迹四方,但道行高深的僧人。他们往往篷头散发,衣衫褴褛,行事古怪。散圣的行为在禅门中独树一帜,受到文人墨客推崇和平民百姓的喜爱,他们的形象亦经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及民俗文化中。散圣形象的流行也反映了禅宗在中晚唐至两宋时期的思想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