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管理学   857篇
劳动科学   102篇
民族学   278篇
人才学   245篇
人口学   230篇
丛书文集   2200篇
理论方法论   639篇
综合类   6430篇
社会学   2400篇
统计学   11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795篇
  2012年   946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288篇
  2009年   1001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921篇
  2006年   831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67篇
  2001年   268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9,(12):68-75
"女乡贤"是指有德行、有声望,热爱乡村并奉献乡村的乡村女性。在历经乡村女性叙事嬗变以及艰难的跨越后,新世纪以来小说中涌现出一批区别于传统乡村女性的"女乡贤"形象,显示出乡村女性叙事的新维度。整体上看,"女乡贤"叙事表现出三种转向: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从注意私德到注重公德,从家庭空间到乡村公共空间。无论是在文学还是乡村文化层面,"女乡贤"叙事的出现,都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坚雅的农村基层市场理论是解释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整合的重要理论之一。2017年,施坚雅田野调查笔记的出版,让人们得以重新审视、补充和修正施氏的理论。学术界多年来关注"妇女对中国农村经济的贡献是否被低估和遮蔽"的问题,而施坚雅没有论述乡村女性在市场中的表现。成都平原乡村女性是基层市场的重要参与者,1940—50年代,成都平原的乡村女性,通过参与市场活动,以及针对市场进行的家庭手工业、副业和农业,不仅为家庭增加了收入,为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更赢得了家人、社会和国家的尊重,实实在在的收入、口碑和荣誉,这些不是轻易可以遮蔽的。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8,(1):106-113
底层人物的生存和精神状态是现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方方也多次推出其关注底层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方方在底层叙事的策略中,多以女性为焦点,通过对女主人公坎坷、跌宕的爱情和家庭生活的描写,书写出生活在社会底层女性的生存和精神困境,探讨其悲剧人生的成因,反映出对女性生存困境和人性的思考,对底层女性寄寓了关爱,并对她们走出困境和自我救赎之路进行了叩问,体现了现实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现有研究大多表明生育会显著降低女性的就业质量,生育代价普遍存在。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査的数据,应用多元回归模型,考察社会资本视野下流动女性的就业质量及其生育代价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生育对流动女性的就业质量水平有消极作用,但这种负向影响会随着社会资本的介入愈发弱化。因此,在生育新政背景下,为提高流动女性的就业质量,减轻其生育顾虑,可能的途径还在于提升流动女性的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5.
阿列克谢耶维奇《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书写了苏联的近代史:从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到切尔诺贝利的“核爆”,不是被他国侵略就是侵略他国,始终处在战祸与灾难中。大江《晚年样式集》书写了日本的近代史:从“二战”侵略他国、乃至招来灭顶之灾广岛和长崎的“原爆”、福岛的“核爆”,从未逃离“核爆”的威胁与恐怖。前者考察了苏联国民从“二战”至今的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深重苦难;后者批判了“天皇制”下日本国民从“二战”至今所经历的灾难史。二者异曲同工地书写了不同国度的国民拥有着相似的历史记忆和悲惨命运,进而警示“核爆”问题已超越其本身,它预示着未来的时代将会走向“核兵器”时代,毁灭全人类。  相似文献   
6.
7.
8.
在性别研究中,人类发展中的技术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而是具有典型的男性特质,女性被安排为技术边缘群体。这种固有的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认知具有深厚的传统并成为刻板共识。但在新媒体等新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一种乐观的看法是弱势人群特别是女性由于技术接近和使用的可能性增加,从而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或社会参与权。但现实中女性在技术使用与技术占有方面存在障碍。从人类历史上的技术性别归属、技术的性别分层与性别气质、新媒体与女性赋权以及赛博格的性别重构等方面对技术与性别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利于审慎看待新环境中的“赋权”想象。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在破除一系列旧思想、旧文化的同时,还提倡妇女解放、自由主义、个性平等等适应时代潮流的新知,其倡导男女合校打破了自古以来"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在这种背景之下,20世纪20年代《大公报》刊发了多篇专门探讨男女社交现象的文章,在提出鼓励男女平等社交的同时,也敏锐地发现了这之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从而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丁玲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大胆地披露了女性真实的生命感受,以坚定的女性立场表达自己、发现自己、解放自己,展现了女性在封建主义伦理道德下极具叛逆性的一面,展现了女性"性"与"爱"的意识觉醒,通过"莎菲"构建了一个敢于正视内心真实想法的新时代女性形象。《莎菲女士的日记》于今日仍然有其极具震撼力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