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73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637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潘澈 《东方论坛》2021,(2):113-122
对于舜之“怨慕”,朱熹作出了不同于孟子的解读。这是基于心学、理学内在逻辑的不同。孟子作为私学之儒,和孔子一样,是主张士君子的阳刚人格的,并且从性向善的人性论出发,协调义与利、公与私的关系,而以君臣父子关系都属对待关系;依此,将舜之“怨慕”解读为舜对父母的既怨又慕。朱熹则作为官学之儒,以所谓“气质之性”协调理学先驱荀子的性向恶论,以二歧化思维把天地之性、天理绝对化,以公去私,视君臣父子关系则为下对上的绝对服从关系;依此解读,舜之“怨”只能是自怨。  相似文献   
3.
4.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41-45
关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孔子主要强调德性修养对"位"的前提性和先决性。孟子的"仁者得位"的政治主张则认为,由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只是一种应然而非必然的关系,"德性"修养也即"内圣"并不必然开出"位"的"外王"实践。因此,在孟子"仁者得位"的理论架构中,对德行修养的关注让位于对"位"的重视,"位"成为德性修养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德性修养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看,孟子认为,要实现"仁者得位"这一理境,唯有"王"位才是最根本的方式和手段。而"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成为孟子"仁者得位"思想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6.
寿夭不贰而死生贞,学诲不倦而仁智定. 出处:《周易外传》卷七,中华书局版. 赏析:这是王夫之论修身立命的一句名言,说明一个人只要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孜孜以行,就能够获致一种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定力并成就纯熟的道德品质.孟子说:“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夭寿指生命时间的短长,一般把没达到一定的年龄而逝世称之为“天”,而把长命或活得岁数大称之为“寿”.“不贰”,即不疑惑,诚如朱子所说“知天之至,修身以俟死,则事天以终身也.”  相似文献   
7.
孟子言人性善,对"性"与"善"缺乏确定性,故后世对孟子性善论就出现了不同的理解并引发争辩。究其原因是孟子人性论具有内在矛盾:孟子不分人的本然之性与社会属性,混淆人性本善与人性可善,人是否固有"四端"前后矛盾,以人兽对比证明人性善,不合逻辑。  相似文献   
8.
9.
孟子的天命观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天命之"天"的法则化与规律化;天命之"命"的"在我者"与"在外者"。同时,孟子的天命观与儒学的"德福一致"有着内在逻辑上的紧密联系。孟子将普通百姓的"德福一致"上升到君主的"德福一致",对于孟子而言,民众的"德福一致"就是国家的"德福一致",只有把黎民百姓"德福一致"的追求放在首位,君主才能"德福一致",从而实现了天命观在其整个学说体系中的贯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