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3.
4.
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孩子的心灵成长需要尊严、需要肯定……"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如同冬天里一缕温暖的阳光;老师对孩子的尊重,会重新树立起孩子学习、生活的信心,甚至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72个孩子的心声,72个孩子对你的感谢,72个孩子对您的祝福……老师,这一本有着72个孩子笑容的留言册送给你做纪念吧!"这是放在我书桌上的留言册封面上的一段话,还有一张合影。每当我翻开它,那72张面孔就在我的脑海中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迵异,因而关于生产对象、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的农业生产习俗也是千差万别的,然而对女性既尊崇又贬损的"悖论"做法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历来的研究结论大多莫衷一是。随着20世纪下半叶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女神神话思潮的兴起,为解析西部生产习俗中这种"尊女与贬女"做法提供了可能,对一个父权制社会而言,女性并非只是生产劳动中的人力资源,她们还拥有性别身份所赋予的象征资源,而后者既为父权社会所倚重与尊崇,也被其排斥与贬损。  相似文献   
6.
7.
《求是学刊》2017,(6):121-127
袁宏道的题跋文创作具有较高的水准,既有对传统题跋体制的继承,又在结构与笔法上尝试创造与新变。研究袁宏道题跋文的创作状况,有助于厘清晚明时期公安派文人的性灵至上观念与尊体意识之间的融通折中,并发掘公安派作家思想的复杂性,从而呈现晚明时期题跋创作状况和文体观念的真实内涵,以及文学思潮发展演变的客观面貌。  相似文献   
8.
孔见 《中华魂》2014,(9):62-62
正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一生信奉周礼,连做梦也常常梦见周公,所以他以克己复礼为己任,梦想通过仕途实现这个理想。他当过权贵的家臣,管理仓库和看管牛羊:几经周折之后,才得以在鲁国任司寇,并一度代理相事。地位显赫了,但他的一套主张并没有被人接受。他作为私学的开创者,只好率领他的学生周游列国,求官谋职,宣传他的主张。13年间颠沛流离,远至楚国。其间,"斥于齐,逐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真可谓"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而那些醉心于夺地争霸的君王们并没有接受他。当他的从政行道希望化为泡影后,回到鲁国继续授徒,并笔削春秋,修诗编书,传播自己的学说和理  相似文献   
9.
种方 《船山学刊》2016,(4):9-13
我们研究王夫之的易学著作,往往倾向于注意他借题发挥的内容,容易忽视他对《周易》本文的解读。本文即以后者为重点,以王夫之尊本文的解易原则为中心,以他对十二消息卦、五行八卦图及重卦的看法作为例子,分析他在具体运用尊本文原则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欧阳竟无与法尊围绕《辨法法性论》展开的争论,是近现代佛学研究最重要的争论之一,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价值。首先,近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的兴盛与藏传中观学的传入,都是基于典籍的传入与义学的兴起这两个条件。欧阳竟无与法尊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前者致力于唯识学研究,后者则弘传藏传中观学,《辨法法性论》的争论就是依托这样的思想背景而展开的;其次,争论虽然涉及翻译等内容,但讨论的关键是就"虚妄分别"展开的。欧阳竟无与法尊对于"虚妄分别"的理解差异导致了两人对《辨》定位不同,欧阳竟无批判"虚妄分别""详无略有"偏谈空无,法尊则坚持说"虚妄分别""实无而现"已合中道。抛开对名言理解的不同可以发现,欧阳竟无依循唯识学以依他起性非有非无来诠释"虚妄分别",以此批判坚持藏传中观学"自性空"的法尊偏空、断灭,这样的争论正是"空有之争"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