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制于清廷的文化政策和时代思潮的理学化,《水浒传》在清代的接受一直处于被遏制的境地。小说序跋是清代文学阐释的重镇,而序跋者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和对水浒禁毁令的毁誉,在评价《水浒传》时,表现出了鲜明的对立观点。"诲盗说"与"尚义说"的二元冲突对立成为清代解读《水浒传》的重要两极,进而奠立了清代《水浒传》接受的两条截然相反的阐释路径。《水浒传》序跋的商业化解读不仅远离了对艺术真善美永恒价值的追求,同时也将文学引向一味迎合受众的深陷俗滥泥潭的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2.
清代词集序跋中的诗词体性之异论,主要体现在六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与内在质性角度予以辨分;二是偏于从创作主体素质要求角度予以辨分;三是偏于从创作旨向与艺术功能角度予以辨分;四是偏于从结构笔法与技巧运用角度予以辨分;五是偏于从声调运用与音律表现角度予以辨分;六是偏于从面貌呈现与审美风格角度予以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与相互融通,从不同视点上展开、充实与深化了传统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把握词之体性提供了宽阔而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序跋之体,中外有之。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通过对我国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序跋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就其所掌握的100多篇序跋,分别从序跋所阐发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实践的角度,就王通讯先生有关中国人才研究历史、人才规律、人才开发、人才方法论、人才实践的人才思想,以及他从开创人才学事业那一天起,为促使人才学分支学科发育、推动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扶植青年人才研究者成长的所做实践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在评述王通讯自身长期致力于人才学系统思想和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就王通讯的科学治学精神、谦谨的学人品性、著文做事的认真态度,以及提携后进、培育人才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探秘,精致地揭示了中国人才学研究的高端学者和在学术上公认的优秀领军人物[1]的学术人生风采。  相似文献   
4.
《云梦学刊》2011,(2):2-F0002
收在这个集子中的六十篇文章,篇幅不一,有的逾万言,有的仅数百字;时间跨度大,多为近年所写,少数则作于十多年前:内容比较宽泛,有谈鲁迅的,有评赏艺术的,有对中华诗词的管窥,也有对人和事的记叙:论体裁,更是多样,有论文,有访谈,也有序跋,更多的是评介类文字。  相似文献   
5.
在研读余英时先生关于“序跋之于学术有推波助澜之功”宏论的基础上,就人才学家王通讯的序跋之于人才学的学术繁荣、学科构建、薪火相传的推波助澜作用给予高度的评价,同时也就其全部序跋之特色和其所蕴涵的激情、思想、文采,包括其浸润着的理论素养、智慧力量、诗之意境和诗情语言进行逐一评点,揭示了序跋对意境的参悟是靠之“平时的理论积累、知识积累、思想积累、情感积累、文学修养以及对写作技巧的驾驭”而“登上巅峰,才把一路山色,尽收眼界”的真谛。几多风雨跋涉路,几多圆梦心血苦,当新世纪全国人才工作迎来山花烂漫春天之时,王通讯序跋的圆梦之境已是不言自明。  相似文献   
6.
作者所见陈廷敬诗文集序跋十六篇,对陈廷敬诗文的内容和成就作了全面的评价。认为:陈廷敬可与康熙诗坛盟主王士祯、文坛巨擘汪琬鼎足而三。  相似文献   
7.
陆远 《东方论坛》2008,(3):9-14
史学巨擘陈寅恪对于其自身治学历程与学术理路,生命感慨与世事洞察的不少自述,均散见于为他人著述所做的的序言,以及略征旧籍参证的跋文、“书后”当中。这些文字既是在对原作者“了解之同情”基础上对其作品意义的深入阐发和推许,也是陈寅恪夫子自道以告慰友朋的一种途径。从而成为理解陈氏学术路径、治学精神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资料。藉此也可更深入地理解陈寅恪的史学方法与史学精神,并呈现另一种可能近乎陈寅恪其人及其学说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相似文献   
9.
西夏佛教序跋题记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首先表现在西夏佛教史的构建方面,保留有不少印度佛教史料、吐蕃佛教史料以及蒙古汗国及元朝佛教史料。此外,也保存有不少非佛教史料,在职官、族姓、地名、国名、年号等等方面也有一定研究价值。西夏佛教序跋题记作为史料使用时,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有些材料本身存在讹误,需要辨正;有些材料易导致误读,需要厘清;有些材料尚未能解读,需要考证。  相似文献   
10.
从医籍序跋中整理了基于文献阅读的医者研习模式及阅读之法,分析了其对当代的借鉴价值。认为古代医者多有较强的学习需求,从而决定了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文献阅读能力是中医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当前这方面教育相对薄弱,可注重以需求引导阅读以及提高学生选择读本、灵活变通、知常达变、博学精思、学用结合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