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80篇
  免费   121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管理学   5996篇
劳动科学   370篇
民族学   1150篇
人才学   1364篇
人口学   490篇
丛书文集   10268篇
理论方法论   2175篇
综合类   24745篇
社会学   4148篇
统计学   90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7篇
  2022年   483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846篇
  2019年   814篇
  2018年   409篇
  2017年   824篇
  2016年   1062篇
  2015年   1620篇
  2014年   3367篇
  2013年   2984篇
  2012年   3880篇
  2011年   4087篇
  2010年   3600篇
  2009年   3830篇
  2008年   4432篇
  2007年   3050篇
  2006年   2620篇
  2005年   2595篇
  2004年   2014篇
  2003年   1824篇
  2002年   1693篇
  2001年   1549篇
  2000年   1097篇
  1999年   600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缺失"话题渊源悠久.亚里士多德第一次阐释了"缺失"概念.所谓"缺失"就是当某物本性自然应有的某种属性,它却没有,就是"缺失".其基本表征为"质料-缺失-形式"三本原要素构成图式,以及从"潜在者-现实者"的存在流变图式.主要特征有:"缺失"作为"非存在"的否定性存在,构成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原动力,它既是一种"居间性"对立关系存在,也是一种"不定性"流变状态."缺失"概念的提出,破解了事物的存在与生灭的不可调和之矛盾,达到了对事物之"不存在的存在"的认识高度;彰显了亚里士多德实体哲学体系构造的独特生命张力;对于其后不同哲学语境中"缺失"话题的延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性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主要栏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健康中国、医学人文、卫生事业管理、心理与健康、高等教育与教学研究等。2021年1月1日起,本刊采用新版期刊采编系统软件进行来稿登记和处理,欲投稿者请直接登录网站http://fjmuxbskb.fjmu.edu.cn/fjykdxsk/home进行注册,并按提示进行投稿。  相似文献   
4.
5.
近现代日本在率先成为亚洲经济与军事强国、走向帝国扩张之路后,从日俄战争开始至1945年战败,由于其把对我国东北作为其“帝国生命线”和侵略目标,故接连不断地对东北进行以帝国主义扩张为目的所谓“满洲风土”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暨社会文化在内的调查、书写与刊行。伪满洲国建立后又有“满映”的“文化映画”和科教纪录电影参与了对“满洲风土”的映写,还有近现代日本作家文人的“满洲想象”与现地叙写,构成了数量庞大的文化殖民主义文献。这些调查刊写总体的性质和目的都是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政治“国策”服务,隶属于“帝国”视域的知识生产体系,具有文化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逻辑与装置以及东亚殖民主义症候。当然,这些调查书写也包含和留存了某些具有知识性与学术性、历史性与方志性暨地域文化的较为完整的珍稀史料文献,对东北和内蒙古边疆史地研究及地方志修撰具有借鉴参考价值,宜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对其进行实事求是的甄别与评析。  相似文献   
6.
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新主流文化导向可能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形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独特而又有力的中国声音;二是加强并深化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三是坚守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传承并光大中国的优秀文化;四是放大红色基因,积极弘扬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新主流文化导向的影响下,中国的类型电影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别是在灾难片、伦理片、科幻片、武侠与现代打斗片中会出现新的调整或重塑。与此同时,在类型电影的微调和变化中,我们也应看到高科技所营造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穿越”类型的新的叙事手法和网络传播、网评等,也可能会带来各种新的融合的机遇和弊端。因此,加强管理和规范网络的商业化运作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考察发现:法律规制是一回事,劳动实践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劳动实践中通行并发挥作用的规则,并不完全等同于书本上的劳动法律.如何从理论上理解并解释该现象以及如何分析其成因并提出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是我们关注并解决的问题.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运用"行动中的法"的理论分析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修改、实施问题,揭示了劳务派遣法律规制表达与实践之间的背离现象并予以理论化和类型化,进而从立法和法律实施两个角度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影响了法律规制的实施效果;弱化的行政执法,造成了法律规制效果的低下;"双轨制"用工制约了法律规制实施效果,三方之交易行为规避法律条款,架空了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投稿须知     
为使来稿得到迅速妥善的处理,本刊敬请广大作者注意以下事项:一、来稿应内容新颖,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篇幅在1万字以上,请使用本刊在线投稿系统投稿,网址:http://ahndskxb.ahau.edu.cn。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效的进行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体现我国以德与法相结合的治国方针,促进其从小便养成法治的基础,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小学生能够对自我认识跟充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其明白法治的重要,使其能知法、懂法、守法。  相似文献   
10.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当前面对农民工工资支付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的一套具有规范化、权威性和有效性的法律保障机制。从农民工工资支付法治化保障机制的制度特点来看,《条例》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化,处罚方式强调规范化,监管过程具备严密化,监管主体呈现多元化。《条例》采取全程协同监管手段消除“灰色治理”的“梗阻”,用“法律红线”落实并明确各方的法律主体责任,以细化规定的方式打通工资支付的“绿色通道”,从而能够保障《条例》的有效落实。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切身利益,《条例》主要从实践逻辑层面上落实法治化保障措施:明确不同监管主体在监督检查领域中的职能定位,对用人单位实行严格的资格认定与法律责任制,在监管领域中始终关注劳有所得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