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6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91篇
社会学   30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平等满足每个人基本需要"的原则说成全球正义的核心诉求,甚至把它与"平等尊重每个人基本权益"的原则等同起来,结果陷入了悖论。其实,只有尊重权益的人际平等才是唯一具有终极性至上意义、不惜一切代价都必须维护的底线平等。按照正当对善的实质优先性,我们只有在不可害人、尊重权益的正义底线上追求满足所有人基本需要的良善目标,才是既符合正义又真正高尚的,不会引发自败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41-45
关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孔子主要强调德性修养对"位"的前提性和先决性。孟子的"仁者得位"的政治主张则认为,由于"德性"与"位"的关系只是一种应然而非必然的关系,"德性"修养也即"内圣"并不必然开出"位"的"外王"实践。因此,在孟子"仁者得位"的理论架构中,对德行修养的关注让位于对"位"的重视,"位"成为德性修养亟须解决的问题,是德性修养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方式和途径。进一步看,孟子认为,要实现"仁者得位"这一理境,唯有"王"位才是最根本的方式和手段。而"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成为孟子"仁者得位"思想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3.
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顶层设计的快速推进和反腐败的提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权力傲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权力收敛的各种表现,公职人员的道德伦理有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还是初步的,有的尚处于"外力压迫"后的"被动改进",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权力回归常态,道德对权力的促进作用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5.
"幸福就是一种合乎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这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思想对幸福的最终定义,也是最终追求。此幸福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幸福,而是最高的善,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现代青年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且不稳定的特点,道德标准多样,思想过度自由。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角度来探讨青年如何拥有合乎德性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7.
康德将“勿说谎”纳入义务论范畴,并将之视作理性人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但是基于不同的康德著作,学者们在将“勿说谎”理解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的完全义务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本文在分析康德关于义务类型的不同划分基础上,从德性与法权的区分出发,认为不管是依据康德文本还是其义务理论的内在结构,“勿说谎”义务都应该被理解为一条对于自己的完全义务。  相似文献   
8.
朱熹不仅哲思渊深,且广涉博览,其文艺批评思想丰富而独步。"文从道出"成为其文艺批评的本体建构;"心统性情"倡言以"心"为主体;"法度即自然"的创作观尊崇法度也推崇自然;提出"得意妙神,以寄真赏"的鉴赏观;强调"观乎德性"的价值观,其文艺批评思想彰显出对自身生命及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29日,以"人文精神与文化浙江"为主题,由浙江省社科联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大学社科联、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办,浙江省文学学会、浙江省历史学会、浙江省哲学学会、浙江省伦理学会、浙江省现代文学研究会、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等7家单位协办的浙江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人文学科专场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省社科联巡视员何一峰、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会  相似文献   
10.
政务诚信可以从公仆理论、社会契约理论、政治德性理论和政治合法性理论中找到根据。公仆理论揭示了政务人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状态,内在要求作为公仆的政务人员要积极履行政务诚信的天然职责。社会契约理论的逻辑前提、逻辑中介和逻辑归宿都确证着政务诚信。政治德性理论表明政治与道德不能无涉,它折射出作为政治德性之重要内容的政务诚信在政治生活中的无法回避性和不可割舍性。按照政治合法性理论的内在逻辑,政务诚信是政治合法性的可靠基础和重要来源,任何执政者若想具有坚实的政治合法性根基和避免政治合法性危机,就要做到政务诚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