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女性解放运动促使女性开始思考父权社会中与女性生活相关的问题。拜厄特小说《占有》中三位女性人物的身份冲突,也即如何给自己身份定位的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与男性的关系。这种冲突一定程度地折射出妇女在争取自己权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进行文本解读,可以透视三种冲突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
从女性历史的角度,探讨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连结女性经验片断、追寻女性文化传统、重构女性历史的艺术手法,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她发扬女性文学传统意象,揭示女性边缘化;她解构神话传说,重构女性叙事传统,并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象征性重新连结起了知识女性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3.
安·苏·拜厄特(A.S.Byatt)被誉为当今最有魄力的后现代短篇小说作家之一.童话故事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们或以独立形式存在,或以插入文本的形式蕴含于主体叙事中.她利用童话故事的结构和叙事技巧探索并解构叙事的本质和过程,以及叙事与现实之间的难解关系,因此她的童话具有高度自觉性和自省性,她也被称为"元小说"作家[1].  相似文献   
4.
《儿童书》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A.s.拜厄特的近作,描写了20世纪之交一群儿童在社会、家庭和自我变化中的成长经历,凸显了他们在探索现实中所遇到的困境以及所做出的努力。其中,语言作为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阻碍儿童认识现实,如童话对现实的迷惑和话语对现实的遮蔽;另一方面帮助儿童领悟现实,如思维和实践对现实的构建。文章正是从语言与现实的角度,分析语言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指出尽管语言给儿童认识现实带来诸多困境,但同时语言也是儿童构建现实、构建自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拜厄特是最富有想象力与智慧的知识分子女作家。其小说表现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占有与反占有的关系,所关注的焦点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问题。其小说观是将小说创作放置于历史语境下,运用各种文体,将小说传统与现代性有机地融合起来。因此,拜厄特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印记,又有试验性、自省性、互文性等后现代主义小说特征。其小说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对于隐喻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拜厄特及其处女作《太阳的影子》的简要评述和剖析,发现作者对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的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角色的关注,构建了该作品的基本主题;同时,作者以太阳喻指“男人”,以“太阳的影子”喻指“男人对女人的约束力”,也构造了该作品艺术特点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复调性是《占有》最根本的艺术特征,该小说中充斥着各种各自独立不相融合的对话性声音和意识。作者拜厄特的多元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是其小说呈现复调性的根本原因所在。本文以《占有》中后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有关历史可知性的对话,各个历史时期之间的对话和多视角叙事为例,探讨了该小说中的众声喧哗的景象,以说明《占有》研究中存在大相径庭的各种解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羊皮纸叠写作为一种历史隐喻,为文学翻译和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延展性的“求异”阐释路径。通过对拜厄特《晒干的女巫》与沈从文的湘西书写进行叠写性解读,可以阐释《晒干的女巫》与沈从文湘西文本之间的叠层关系及两位作家叙述意图的不同:沈从文更注重袪魅,以凸显湘西的民族特性;拜厄特更关注对当代西方社会精神匮乏内在根源的认识,通过拼贴、创造性改写、语图叙事等叠写技巧,肯定一种利奥塔式的“瞬间”崇高美学,以“不可呈现的呈现”复魅生命的崇高。  相似文献   
9.
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小说《大闪蝶·尤金尼亚》中再现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国教信仰体系对各阶层知识分子智识发展和自我界定的压制和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僵化的宗教教义钳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自由,引发了他们的信仰危机,将他们推向精神和事业的伦理选择困境;另一方面是神学家们以博爱之名美化了权力阶层的统治,掩盖了维多利亚盛世下贵族自身的堕落和罪恶。拜厄特借信仰书写强调宗教信仰冲突与反思对知识分子来说并不是灾难,而是一个以知识探索的开放世界取代神学封闭世界的重大机遇。从知识分子信仰危机的视角研究这部小说有助于研究拜厄特的宗教观、政治观及文学创作观,也是了解19世纪60年代英国社会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创造性地塑造了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末及神话故事三个层次中的女性人物,用镜像人物和神话意象反映女性从蒙蔽、觉醒、抗争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漫长历程,使作品极具历史文化内涵.本文采用人物分析方法对其中的部分女性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