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排他性是公众环境权的核心特性。为适应环境权理论的纵深化发展,除了从外部视角审视环境权的属性、内容、定位等特征之外,应当从内部结构对环境权本质特性予以剖析。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生态环境治理受到外部性理论与搭便车效应的制约。由于生态环境具有公众共用性,既有的环境权利理论应当接受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两大特征的改造。公众环境权的非排他性体现在主体的不特定性、客体的非拥挤性和内容的共享性等方面。将公众环境权理解为公众对作为公众共用物的生态环境享有的非排他性权利,意味着可从保障权利主体的非排他性与客体的非拥挤性两个面向来实现对公众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基层工会经费支出决策必须通过集体议事的形式,使决策符合多数会员的共同意愿。任何违背工会会员共同意愿的支出决策,包括服从其他利益集团的需要而发生的基层工会经费支出,都可视为对会员共有财产权利的侵权,即使这部分支出的费用仍然用于工会会员,也是违反排他性属性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公共资源由于其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经常面临“公地悲剧”的威胁。针对如何对公共资源实行有效治理来避免“公地悲剧”的问题,市场治理强调对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和界定清晰的产权,从而避免“搭便车”的问题。政府规制侧重对公共资源进行国有化来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自主治理突破了过去理论中“市场—政府”二分的思维,强调依靠资源占用者的自发行动和制度构建来避免公共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开辟了公共资源治理新的路径。在未来的研究中,自主治理理论可以继续从拓展理论深度、扩宽应用范围和创新政策实践三个角度来丰富公共资源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在很多双边市场中,经常出现平台一边的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现象,例如顺丰速运与菜鸟网络之间的纠纷等,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经济现象。文章通过将双边市场的用户分为视平台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如何掠夺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所有剩余的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厂商有与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激励;无论签订排他性协议与否,这类用户都将被掠夺所有剩余,产生了所谓的"竞争瓶颈";排他性协议带来的福利效应并不明确,当平台的边际成本和交叉外部性参数较大时,排他性协议的签订能够提升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自然财产权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洛克在继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的基础上,基于上帝的神圣启示和人类的正确理性,提出了自然财产权理论:他认为源于上帝恩赐的原始共有财产权和源于个人劳动的私有财产权都是人类应有的自然权利.其次,与格劳秀斯和普芬道夫的理论一脉相承,洛克指出了私有财产权固有的排他性与综合性特征,即财产权应该是对财产获得、使用和处分的排他性权利的综合统一,不过,与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相比,洛克更加强调排他性财产权的绝对性与不受限制性.最后,其理论对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观点最大的发展在于:洛克并不接受格劳秀斯与普芬道夫关于私有财产权的产生须基于人类普遍同意的观点,他认为私有财产权产生于个人的劳动,并由此提出劳动价值与征服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宗教的快速发展及相关研究将有可能重塑宗教社会学的边界。由于过分强调对排他性宗教的研究,宗教社会学一度被称为“基督宗教社会学”。然而,非排他性宗教主导的中国社会却对此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微观层面上,非排他性宗教的普遍存在对植根于西方社会的一些核心概念——如“改宗”和“委身”——构成了挑战。在组织层面上,它挑战着“教派-教会”理论,提醒我们要对非科层化的宗教组织给予关注。在市场层面上,社会学家可以考察非排他性宗教何以在中国宗教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使我国文化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景观。从文化形态上看,反映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文化、体现知识分子诉求的精英文化和突出市场规律的大众文化构成了当今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它们之间的相争相融构成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壮丽景观。但是,这些文化形态间的接触碰撞造成了诸神纷争的局面和价值取向的彷徨困惑,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这就不但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而且还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张弛互补的包容性和排他性,不断促进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共生互动,推动它们兼容互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法律实证主义的分裂--基于"分离命题"的讨论 "法律与道德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之所以成为理论法学争论最激烈、同时又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原因就在于法律与道德都为人们的行动提供规范性,即如果某种行动是由某一标准引致而来的,而与行为人自身的欲望和倾向无关,那么这种行动就是所谓的"规范性"行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他物权制度之检讨及完善--一种经济分析思路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他物权制度存在着体系封闭、忽视权利的独立性及对权利的转让限制过多等缺陷,相关研究方法及手段亦较为落后.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他物权的功能在于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和人为性稀缺,为社会提供比债权更为确定的预期.他物权不应被创设在公共物品上,不允许在集合物上创设他物权会降低物之利用价值、增加权利创设成本.我国应吸收英美财产法的优点,将排他性和可转让性作为他物权的基本特征,并将他物权制度创设为一种借助交易来消除资源配置障碍的交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本位体系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本位体系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使西方列强获得了一种先发优势 ,从而使其进一步加强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一战前 ,这一体系主要反映英国的利益 ,延缓了英国霸权的衰落。 192 5年后虚弱不全的金本位体系不仅没能恢复一战前的“黄金时代” ,反而使国际经济和政治形势更加趋于动荡。此后 ,排他性货币集团的建立促进了二战策源地的形成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二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