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3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良品  祝国超  廖钰 《民族学刊》2020,11(3):21-27, 127-128
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实施的改土归流,不仅彻底废除了土司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特权,将国家版图内的人事权、财政权、军事指挥权、行政管理权、文化教育权等悉数收归中央,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过渡的关键环节。明清改土归流经历了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土司利益与王朝利益的矛盾、各地土司与辖区民众的矛盾,也有中央王朝通过改土归流以增加税收、朝廷命官与乡村民众要求改土归流等现实动因。改土归流实现了国家“大一统”的目标、凸显明清国家治理能力的进步、加快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速度。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由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四者构成的命运共同体。改土归流的实施,不仅是推动共同体由“自在”向“自觉”迈进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举措,而且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雍正朝对乌蒙、镇雄土司的“改流”是在特殊地域与特殊局势下的一次特殊战略决策。其背后的动因是为了清除漠西蒙古对乌蒙、镇雄土司的裹挟,防范西南土司倒戈,威胁清廷统治。与之同时进行的西南其他区域的“改土归流”,是雍正皇帝战略决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清廷加强对西南地区直接管理的表现。所以清朝“改土归流”的实质,不是要对西南土司进行大规模裁撤,更非废除土司制度,而是一场军事战略决策与特殊事件引发的对西南地方行政设置的变动。  相似文献   
4.
自历史而观,民国改土归流问题研究学者的边疆治理建议,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思想的具体表达。民初边患背景下,学者们提出改土归流、驻兵开发等边疆治理对策,强调更多的是国家统一与边疆各民族相融一体;抗战时期挽救民族危机背景下,边地经济、文化发展等治理建议则在深化民族平等团结融合,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过程中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构。他们在不同时段所表达的边疆治理思想或各有侧重,但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清代中期,在对西南土家族聚居区实施改土归流过程中,官方以有伤道德风化为理由禁止土家族社会所流行的巫舞,而古代中国社会的家国同一结构使得伦理道德层面的献可替否具有对应的政治意义。基于此种伦理道德与政治间存在的隐喻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巫舞主持者所具有的"巫君合一"、神权与君权合一特性以及清代官方改土归流的政治目的等因素,力图解释官方禁止土家族巫舞所持道德理由背后隐含着的深层政治原因,以及所谓禁止在实际执行时何以衍变为一种复杂、微妙的改造行为。  相似文献   
7.
清代改土归流前,湘西民族区域政治格局表现为土司政治下的"以土治土"、"以土制苗";康熙年间对湘西苗疆生界的开辟,使得土司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促进了湘西改土归流的顺利进行;改土归流后,湘西形成了"土苗分治"的新格局,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8.
方铁 《河北学刊》2012,32(3):59-65
清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也是明代以来诸多改土归流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文根据新近披露的边疆大吏奏疏和其他史料,探讨此次改流的原因、实现改流的策略以及改流产生的效用,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亦提出商榷,同时总结清雍正朝施政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9.
郭胜利 《西域研究》2012,(1):44-54,143
光绪三十三年,哈密通判陈天禄在清末边疆危机形势之下,利用哈密地区民众开展了"改土归流"运动,它反映了清末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矛盾和政治一体化的历史趋势。虽囿于诸多因素,此次运动最终失败,但是其对哈密地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作为传递历史记忆的媒介,口述传说、文字、身体、仪式、碑刻等不一定能完全客观地呈现历史事实,但透过这些方式选择、重组与诠释的“过去”,往往成为人们合理化当前社会现实的重要方式。湘西古丈县田家洞为改土归流前永顺宣慰司下辖的小长官司,村中土司后裔——田氏自改革开放后,藉由祖先传说、修谱与立碑、仪式展演等活动叙写家族历史,强化族众认同。实际上,围绕历史记忆展开的家族建构不仅体现了不同能动者之间的权力角逐,也为诠释“传统”在现代社会的复苏提供了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