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6篇
  免费   51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管理学   2521篇
劳动科学   122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421篇
人口学   148篇
丛书文集   1400篇
理论方法论   549篇
综合类   4438篇
社会学   1511篇
统计学   20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51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775篇
  2019年   680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508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630篇
  2014年   1201篇
  2013年   809篇
  2012年   902篇
  2011年   909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831篇
  2007年   515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宏秀 《社会科学》2022,(1):136-142
作为生存要素的数据所呈现出的巨大潜能为数据赋能提供了诸多可能性,并以异于传统工业革命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在工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思维模式,推动着伦理框架的升级。健康码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所产生的效应体现了数据赋能在人类社会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但其引发的问题亟须伦理反思,从而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佑护数据赋能通向美好生活。特别在数据智能化与伦理内在化的过程中,对更加有效的伦理方式的探寻不仅是对数据赋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的反思,更应从伦理作为基础设施的视角,基于技术哲学的调节理论,引入伦理与技术之间双向反馈机制,在人与技术共融的情境中,构建数据赋能的伦理基质,为数字中国的建设以及全球的数字化进程提供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2.
平台资本主义作为资本应对自身危机的当代形式,既是资本寻求出路,又是技术寻求依靠的产物。平台由于技术集成度高、开放性强而深受资本喜爱与追逐,既表征了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生产的深刻变化,又表征了资本在人工智能时代遭遇的最重大的增殖危机。平台资本主义宣扬技术的中立性、数据的开放性,弱化占有权和直接支配权,本质上就是以技术逻辑重建了资本的政治本性,建构了"平台生命政治"的监控与宰制体系。因此,仅以技术的方式来修正平台、以不反思平台资本主义政治本性的外在策略改变平台,根本无法真正扬弃平台资本主义的新异化。要想使"共享经济""自营经济""居家经济"等平台经济形式服务于现代人生活的顺达、生命的丰满,就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对平台资本主义进行深层次的前提性批判。  相似文献   
3.
政府数据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运用人工智能加强政府数据安全治理是当前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有利于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保障政府数据安全、推动政府治理创新以及促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建设。人工智能作为一项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在给政府数据安全治理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给政府数据安全保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个人隐私数据防护等方面提出新挑战。现阶段,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政府数据安全治理面临权责关系不明、标准规范缺位、安全审查不当、智能监控不足、技术应用不力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须重点从深化数据安全顶层设计、共筑数据安全标准规范、完善数据管理保障机制、搭建数据综合治理平台、强化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等方面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4.
用户提供并存储在网络平台上的数据系网络平台经营者的营业财产的一部分,网络平台经营者对其享有营业权.营业权的保护方式更类似于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而非绝对权,在认定第三人获取网络平台的数据是否构成侵权时,需要法院基于个案对相关权利和利益进行权衡.网络平台经营者对于平台上的数据进行保护时可以采取技术控制和协议控制两种方式,但都不应逾越合理的限度.当网络平台经营者的数据权益遭到第三人损害时,如果加害者与受害者之间存在商业竞争关系,应当优先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救济;当两者之间不存在商业竞争关系,或者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不足以救济受害者时,可以适用侵权责任法给予受害者以救济.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治理已取得长效发展,但也面临着共同体理念淡漠、信任性组织松散、对称性信息堵塞、技术性监管悖论等问题与挑战。农村生态治理数据人才主体缺失、数据监管体系薄弱、政务数据信息传递遗漏、生态技术伦理道德欠缺是造成农村生态治理式微的深层次原因,因此,必须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农村生态治理,提高农村生态治理效能。革新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完善数据治理的网络机制,重塑数据治理的信息平台,完善数据治理的监管体系,建立生态治理数据决策模式,以实现大数据时代农村生态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虚拟货币是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形成的加密价值符号。虽然名为“货币”,但是由于它具有物理形态虚拟性、价值虚拟性、运行环境虚拟性等自然属性,因而注定无法成为真正货币。本文认为,从法律属性角度看,虚拟货币在本质上应当属于数据,但虚拟货币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数据,而是一种非中心化的新型数据。因此,可以在数据监管一般规则的基础上,结合非中心化数据的技术特性,设计关于非中心化数据的特殊规则,以实现对非中心化数据的有效监管,并最大限度地为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营造充分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7.
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介,因而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成为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是市民转化为智慧城市"迭标"主体的重要支点,是智慧城市开辟新型就业岗位的依托,是智慧城市引领普惠幸福生活的基石,亦是智慧城市建设诉诸人本价值的保障.数字时代,提升市民媒介信息素养,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积极作为,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苏、皖两省的839份实地调研数据,结合环境素养理论和行动阶段理论,将行为意向分为目标意向和执行意向两个阶段,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素养对消费者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素养的四个维度,即环境价值观、环境责任感、环境问题感知和环境行为技能,均通过绿色消费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间接影响,符合行动阶段理论的影响机理。其中,环境价值观通过绿色消费执行意向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责任感、环境行为技能通过绿色消费目标意向和绿色消费执行意向两个中介变量对绿色消费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并且绿色消费目标意向显著影响绿色消费执行意向;环境问题感知对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则遵循“环境问题感知 绿色消费目标意向 绿色消费执行意向 绿色消费行为”的路径,且对绿色消费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文章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教育评价是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十三五期间,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基础教育新设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其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表现水平进行了界定,但在十四五期间如何深化评价改革仍然有待探索。本研究依据高质量核心素养评价框架,探讨了新设学科深化评价改革的理念和实践路径。结果表明,与传统评价不同,新设学科评价符合高质量核心素养评价的本质特征、采用真实的情境任务、包含丰富的支撑信息、具备衡量多样化表现水平的评价标准。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设学科评价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契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数据要素的有序流通和公平竞争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与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数据要素有序流通能够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动能,加快数据产业链、价值链重构与转型升级,进而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相互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通的前提是明确数据产权归属,基础是构建统一开放的数据要素市场。但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简言之,市场也会"失灵"。因此,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有效建设"的同时还须做好"政府有为",用"看得见的手"矫正"看不见的手",即政府调节市场,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当前,中国虽然已明确"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但相关法律尚未明确数据的产权归属,实践中数据权属还存在很多争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数据动态变化,数据权属的静态规制面临挑战;其二,数据类型多元,数据权属的私法规制应对不足。此外,中国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数据要素市场标准体系建设不足、执法与司法监管无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有必要以数据权属搭建为着力点,聚焦数据要素统一开放市场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科学有效监管,稳妥应对数据要素市场上的反竞争风险,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之间的融合,更好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