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57篇
  免费   2508篇
  国内免费   476篇
管理学   9698篇
劳动科学   434篇
民族学   5807篇
人才学   1973篇
人口学   695篇
丛书文集   26634篇
理论方法论   4715篇
综合类   53011篇
社会学   7899篇
统计学   117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49篇
  2022年   727篇
  2021年   1021篇
  2020年   1838篇
  2019年   2024篇
  2018年   850篇
  2017年   1749篇
  2016年   2447篇
  2015年   3683篇
  2014年   7852篇
  2013年   7332篇
  2012年   8480篇
  2011年   8384篇
  2010年   7844篇
  2009年   7850篇
  2008年   9037篇
  2007年   7042篇
  2006年   5865篇
  2005年   5357篇
  2004年   5010篇
  2003年   4480篇
  2002年   3604篇
  2001年   3081篇
  2000年   2242篇
  1999年   1081篇
  1998年   562篇
  1997年   500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18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东亮  郑鸽  任治超 《人口研究》2022,46(1):113-128
中国逐步从定居社会转变为流迁社会,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体现在就业城市的自主选择上,该行为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持续影响,同时城市工资溢价又影响劳动力的就业城市选择。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包含个体选择的处置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存在城市工资溢价现象,劳动力的异质性特征和城市差异性特征显著影响就业城市选择行为;纠正劳动力城市选择的内生二元选择偏差后,发现中国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变大,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消失,中小城市工资比大城市更有竞争力。中国城市体系中的首尾优势是劳动力理性选择就业城市的结果,这为中国实施差异化的城市发展政策来实现城市体系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协调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江河流域是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祥地,流域使人类形成了语言、信仰、习惯乃至生活方式的文化共同体。湖湘文化产生、形成于湘、资、沅、澧四大流域,因而具有鲜明的流域特色,也表现为互相区别、互有联系的四大流域文化区划。因此,不同流域文化特质构成湖湘文化的绚丽多彩,而流域文化的交融构成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2021年12月6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知网承办的“2021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论坛以“高品质、高水平、高质量——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为主题,围绕学术期刊在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聚焦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为切实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文化令其教育场所、人际交往等方式发生极大转变,因此,高校应加大对网络思想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价值观塑造等特点的关注力度,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思想文化的辅助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匹配.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站在传播学视角,针对高校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的相关建设展开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美之深邃,是审美中达到美的极致的暗中动力,它渗透在个人、时代、文化、宇宙之美中,主要与宇宙的深邃相连,但不是各文化建立起来的宇宙观念,而是既与宇宙观念相连又与之有所不同的东西。理解了美之深邃,方能理解审美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现象,如灵感和创新,才能进入美学新的深度中去。特别是关注到美的深邃中出人意外和人不可控的一面,对于美的历史上的产生时刻、美在历史中的变革时刻以及美对于宇宙人生的深邃意义,都会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8.
受顾炎武风俗观影响,晚清新史学的"民史"观赋予古语"风俗"以新意,有了民族性的内涵。以俗观史、以俗证史、以俗写史,成为邓实等人风俗著述的基本特征。同时,受英文Folklore的影响,古语"民俗"也有了新意。作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助产士,更多指陈民间文学的"民俗"同样有了民族性的意涵。在20世纪前30年,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出现了风俗与民俗的混用,最终民俗胜出。然而,在社会科学化的民俗学全面莅临之际,史学一直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根性。因民族性而衍生的国家属性使中国民俗学有了独特的轨迹和品性。  相似文献   
9.
在元代传记中出现了大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这些传记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中色目人与中原文人的交谊与契合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色目人融入中原社会,遵从中原礼俗,学习中原文学艺术;中原文人与色目人友好交往与互动,赞颂色目人的品格与成就;色目人与中原文人合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展现了元代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的现象,体现出多民族一体的状况,可见多族士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努力,为涵括多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10.
稻谷和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千百年的种植传统在村庄文化构建与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制度功能。农业自然属性与稻麦生产属性的交织既诱发了中国食物丰裕与饥荒的频繁交替,也形塑了稻区和麦区农民不同的生存策略。文章认为,稻麦种植形成的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文化蕴含着不同的风险规避机制,从而使农民在饥荒威胁中选择了不同的"逃避艺术",即稻区农民相对强调"齐心互助",麦区农民则倾向于"读书改变命运"。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水稻种植村庄,小麦种植村庄的农户具有更高的教育投资水平,并且更加不认同"读书无用论"。机理分析表明,麦区农户之间的邻里互助水平显著低于稻区,而较低的邻里互助水平将提高农户的教育支出。对于麦区农民来说,教育具有重要的体制性生存的工具性功能。因此,稻麦种植特性及其文化意蕴决定了农民规避饥荒的不同生存策略。文章不仅揭示了稻麦种植中丰富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制定现实政策具有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