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6篇
民族学   10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23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该站在"创新发展"的立场上来进行"文艺学批评"建设。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自身建设、制度建设、平台建设三个方面。"文艺学批评"以"分门别类""深入细化"和"追本溯源"的方式来检讨和疏理既有的"文艺学成果",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美其所美,丑其所丑",使目前已经常态化了的"学术霸权""学术表演""学术谋利""学术复制""学术滥造"得以抑制,让"学术创新"之花得以盛开。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文艺学研究存在一些具体的现实问题,使得文艺学研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针对文艺学研究断层、基础理论薄弱、研究者心态不稳定等问题,简要概述了文艺学研究的本质,对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为文艺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4.
2014年文艺理论学科知识体现了鲜明的“面向时代”的本土性诉求,不仅在“中国问题”“中国语境”“中国学术话语建构”等知识脉络与学术研讨中凸显了鲜明的现实品格,还在“时代性”“历史性”“人民性”的召唤中体现了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价值诉求.媒介与文化研究的方兴未艾引发了关于文学理论边界、空间及其位置的新思考,“微时代”的微文化、微美学在扎根现实生活的反思批判中也彰显出文艺理论的先锋性与接地性.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各种高层次重要学术会议的相继召开,则使得文艺学学科出现繁荣迹象,尤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5.
符号消费是消费时代的新趋势。在此趋势下,文学的状况和对文学的思考也就有了新的文化语境。首先,通过指陈当代社会的符号消费的状况,反映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其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在当今文化生活领域中的表现,确认符号消费已经成为一部分族群文化身份的体现。再次,通过分析符号消费语境下文艺学面临的问题,指出文学可能成为没有具体所指的符号,它的意义不在于指陈了什么,而是这种指陈体现了何种意识,而文艺学对此应该加以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话语场域,期刊汇聚了修辞文献,而作为一种话语表征,期刊也见证了广义修辞学的蓬勃发展。通过对文艺学界两种重要期刊和一个广义修辞学专栏的修辞研究相关文章的分析可以发现,广义修辞学转向构成了当代中国文艺学研究的一种态势。文艺学界从本体论的角度,将修辞看成是“文”和“人”的现实存在和审美化存在的根本境遇,从理论层面实现了修辞技巧、修辞诗学与修辞哲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代云红 《学术探索》2012,(8):130-133
从现代学科分类情况来看,"文学人类学"主要被放置在人类学、比较文学、文艺学三个学科里,成为三个学科的亚分支,这反映了"文学人类学"目前的现实状况及地位。本文无意争辩学科从属的问题,而是从知识话语学角度探讨现代学科分类体系对"文学人类学"可能造成的遮蔽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前文化研究的兴起,文艺学学科逐渐呈现出边界扩张和学科泛化的倾向。文艺学学科以一系列"解经典"的越界命题来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文化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的终结、边界的位移,文艺学的知识重建等命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使文艺学的知识建构体现出"消解边界,解构经典"的特点,同时也使文艺学学科的发展呈现出学科泛化的趋势。对边界的消解以及对经典的解构,使文艺学学科发展呈现出"文化社会学"的新转向,它为文艺学学科新问题域的开拓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相似文献   
9.
涂途 《中华魂》2010,(1):20-22
钱学森是著名的爱国科学家,他的大名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我就熟记。从我与他的并不太多的接触和交往中,深深地感到他是一位博学多才、思路广阔,亲切友好、和颜悦色的长者。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前50年."形式"一词从传入到学界对它的运用并专论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从不成熟到成熟,虽处在启蒙救亡的大语境中,却在学理上达到了令后50年惊叹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尤其是向培良对这一对范畴的研究,既反对题材决定论,又反对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既赞成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两者都不能单独存在,又在整个的艺术创造活动中研究内容向形式的动态转化过程.但后50年学界对此并没有好好继承,究其原因,除了新中国成立后在文艺界长期贯彻<讲话>精神,政治倾向压倒学理倾向之外,也和学界对这些成果有意或无意的忽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