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0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用“东莱之弊尽在于巧”,批评吕祖谦之学问“投机取巧”。学界关于“巧”具体何指,聚讼纷争,且莫衷一是。回归具体历史语境,吕祖谦之“巧妙”,主要在于其文章工夫,表现在其对文道并进的重视与修辞技法的推崇。此种“巧妙”的文章工夫,彰显了吕祖谦重建文统的旨趣:为了实现文以传道、文以经世,他建构了以修辞技法为门户,以文道并进为堂奥,以经世致用为旨归的宋学之文统。  相似文献   
2.
周武 《社会科学》2003,(7):91-100
包弼德 (PeterK .Bol)系美国近年来极为活跃的中国学家 ,前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 ,现为该系教授 ,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 (ChinaHistoricalGIS)管理委员会主任。他的代表作《斯文 :唐宋思想的转型》 (Thiscultureofours) ,以及他所提出有关“唐宋转型”的新的阐释 ,在世界中国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根据作者与包弼德教授于 2 0 0 2年 7月在哈佛大学东亚系进行的访谈整理而成。主要围绕包教授的治学生涯展开 ,兼及世界宋史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3.
宋季道学盛行而文艺低迷,辞章之弊甚矣,斯文式微。舒岳祥、王应麟等浙东文派传人以名重一时的文坛声望、平易流畅的优良文风和多种文体的创作实绩,代表了散文发展的主流,捍卫了宋文传统的清流。其中,戴表元功绩尤巨。戴氏作为"叶适—陈耆卿—吴子良—舒岳祥"一脉辞章之学的正宗嫡传,秉持该派"合文理于一"的文论主张以及文质彬彬的写作路向,承继唐宋古文特别是欧苏为代表的宋文优秀传统,祛除宋季辞章陋习,濯然自异,以清深雅洁的散文写作,实现了振起斯文的历史重任,为宋元之际的斯文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从十五志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命历程的自道中,"五十而知天命"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为了理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对孔子的生命自道进行一个现象学的解说.本文从年龄的现象学出发,结合孔子五十岁左右的生平事迹,分析展开了天命之知在孔子生命历程中的深层义涵·凸现了孔子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斯文之命的历史传承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胡宏的文学思想基本受其理学思想影响,信奉“斯文”即“斯道”,认为斯道即尧舜孔孟之道,斯文的重点和目的在于道之传,而不在于文之饰,论文尚道、尚实,反对空言,极为轻视鄙薄词章之学、诗赋之艺。  相似文献   
6.
孔子以承担斯文自命,而斯文在孔子之前,则是尧舜之道与三代礼乐,其实践的主体为帝王,其实践的方式则是制礼作乐;孔子不得其位,只能以教(具体说就是六经的整理)承担斯文,由此而导致了斯文的结构性变化,斯文具有道、教、经三个层面,合之方能见斯文的总体。  相似文献   
7.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有一批西方探险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纷至沓来,活跃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地图测绘、动植物标本采集、古生物学探查等各种考察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留下了大量的资料和论著,但与此同时也对中国历史文物的保存与研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与损失。如何看待他们的探险活动,以往在学界是颇有争议的。本文选择了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作为代表,通过介绍他一生在华的主要活动,来审视和评价他本人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一批西方探险家在中国西北考察活动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8.
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的五夫里在宋代是人才荟萃之地,累世簪缨的刘氏家族在此日渐形成了忠节与斯文并重的家族文化传承,堪称传统家国文化中的典范.本文尝试通过对刘(韋合)祖孙三代尽忠为国的壮举、教化乡里的风尚和刘(韋合)对岳飞的提携以及刘子羽、刘子翚对朱熹的教导,探析刘氏家族忠节之搡守与斯文之风尚的相互关联和家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9.
每次到新疆,办事或出行,常常可能会被问到是北京时间还是新疆时间的问题。因为内地和新疆处于不同的时区,有一定的时差,所以必须首先确定好时间的概念。从物理学范畴的时间刻度看,在国际时区中,新疆的乌鲁木齐为东六区,北京为东八区。二者的地理时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溯了“斯文”及其栽体在古代中国的大致形态与作用,认为它们是一统帝国存续与繁荣的基础.进而结合后现代情境中的人及文化的若干特质,分析“斯文”在当代面临的危机,并从文化与价值认同角度略论其如何重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