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4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60年来学术界对项英在新四军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和研究深受官方评价和政治气候的影响,历经曲折,近20年来总的趋势是向客观公正的方向发展,项英的新形象已树立起来.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尚有六大问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国学生导报社是一个活跃于战时首都重庆的校园文艺社团。在战争烽火之中,中国学生导报社在校园和社会上都开展了大量的文艺活动,并且得到了文艺前辈的指导,创作了一批颇具价值的文艺作品。这些文艺创作内容上通俗晓畅,充满了战斗的时代气息,极大丰富了抗战时期的校园学生文艺。  相似文献   
3.
张宝俊 《金陵瞭望》2005,(14):66-67
在我们寻找抗战期间的亲历者的时候,从南京市档案局传来一条线索,在迈皋桥有一位老人曾经在抗战期间偷偷给新四军送过4次枪。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14,(12):50-53
一一次,笔者在日本神户采访的时候,有一个出身日军第十三师团的日本老兵船头正治提到一件事——1943年9至10月他在湖北驻防的时候,据点里曾经出现一名没有通行证的中国女子。因为中国年轻的女子当时很少在日军炮楼附近出现,而且这个女子相貌漂亮,举止娴雅,日本兵印象深刻。指挥官去询问后却无果而终,那个女子自此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5.
正蒋介石侍从秘书阮毅成旧藏的一批名人墨迹即将亮相北京匡时2014夏拍。阮毅成上世纪40年代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所交多为军政、文艺界名人。这批集中在40年代的290余通信札,有120余位历史现场的当事人关涉其中,涉及时局的诸多细节,可谓20世纪风云际会的时代缩影。阮毅成(1904~1988),字静生,号  相似文献   
6.
1942年,新四军军部转移到淮南盱眙地区的黄花塘。是年,根据中共中央统一安排,军部进行了整风运动。时任新四军代理政委的饶漱石,借整风之机私下以军部名义打电报到延安,罗列出陈毅反对党中央、毛泽东的十大错误,史称“黄花塘事件”。二人由此产生矛盾。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消灭该地区内的新四军,1941年7月至1944年底,日汪在江苏大部分地区掀起了罪恶的“清乡”活动。针对日汪掀起的“清乡”活动,活跃在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在中共中央及华中局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与群众动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展开反“清乡”运动,最终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小旭 《当代老年》2009,(1):9-11
新年也搞春节晚会 延安时期过年前后的文艺活动是相当活跃的。1939年的新年晚会在中组部礼堂举行。当时,毛泽东和音乐家吕骥坐在一起。晚会开始前,观众鼓掌让吕骥给大家唱歌,吕骥稍迟疑,观众中便有人喊毛泽东把吕骥拉起来。此时,毛泽东果然动员他身边的音乐家吕骥给大家“表演一番”。毛泽东像普通观众一样坐在群众中,像农民一样朴实,穿着拆洗过有些发白的普通棉军衣。  相似文献   
9.
邓学东  刘云翔  阙翰香 《老友》2013,(12):13-14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华中抗日根据地为了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稳定金融和物价,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银行。银行印发了多种货币,俗称“抗币”.如1944年9月新四军江淮银行发行的“抗币”.其中5元和20元券上都印有毛泽东头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她自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建立以来,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前后九年,先在陕北,后在全国,然后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抗日根据地和全国关心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人群中,可以说无人不知;更不用说在当时的红军、后改编为八路军(即十八集团军)与新编组的新四军中,更是无人不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