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玉荣 《社区》2013,(2):42-42
时至今日,方孝孺仍是人们感叹的话题。一个曾经辅佐帝王,被世人称为“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的一代才士,却惨遭灭十族。方孝孺固然有骨气。誓死不归附,但明成祖朱棣为何如此震怒以至于非要灭他十族呢?  相似文献   
2.
张群 《金陵瞭望》2010,(7):50-51
距今600多年前(公元1402年).明朝首都应天(即今南京)城内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空前绝后的冤杀事件。这一年.发动“靖难之役”篡夺建文帝皇位的朱棣攻陷京师。当他坐在皇位上命建文帝遗臣、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草拟继位诏书时.遭到方氏的拒绝与痛骂。朱棣恼羞成怒之际,竟下令灭掉方门九族!为泄私恨,又将其朋友、门生凑成一族磔于市,史称“诛灭十族”。  相似文献   
3.
方孝孺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以道事君、以道辅主,这种政治思想在与朱元璋的关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朱元璋杀掉了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在位的三十多年间虽几次召见却不启用他,方孝孺并不仇怨朱元璋,相反却极力赞扬朱元璋。方孝孺对朱元璋的颂扬,是看到朱元璋所实行的政策中有符合其政治思想的内容。方孝孺对待朱元璋的态度,反映出明初士大夫政治文化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统论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哲学,对于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正统论在南宋时,由于理学发展和民族关系紧张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趋向,更加强调对于历史的道德判断,而且在强调"尊王"的同时,还突出"攘夷"的内容。方孝孺的正统论是宋元以后最有影响的正统理论,其理论渊于浙东金华学派的"尊本明统"的正统说,其特点是极力突出历史道德判断的意义,即有意超越一时的已成事实之是非,以一相对恒常的道德标准裁量历史,引领历史向善的方向发展。但是与此同时,方孝孺也有一定调和道德判断与事实判断间矛盾的考量,提出所谓"变统"的理论。方孝孺的观点对以后的历史理论与史学实践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Fang Xiaoru believed that etiquette was not only a positive means of governance but also the foundation for man being human. The rule of law is a passive means of domination. It is a means of punishment that prevents people from becoming inhuman. The combination of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is the perfect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owever, in Fang’s mind, etiquette and legal system are not equal with the former being foundation and the latter supplementation. What Fang said was not modern legal systems. The rule of etiquette and law has its limit, i.e., it creates an unrestricted ruling group centered on kingship. The dynasty’s gradual decay and dynasty replacement have become the inevitable fate of the rule of ritual and law  相似文献   
6.
方孝孺政治思想的主旨是民本,他认为君主最基本的职责是养民,“诚以格君”是君职落实的主要途径,治国的根本法则是“均平”,治国路径应该是仁以施治,“视民如伤”, 推行井田制,藏富于民,重用人才、慎选治国理民之吏。为了更好地保护民众利益,方孝孺主张寓仁于法,寓礼于法,“立法利民”,强调立法的目的是卫民,倡导普法宣传,加强执法,先教后诛,“治人”与“治法”并重。方孝孺的政治主张在建文帝时期获得了很好的实践,缔造了绚烂的盛世局面,不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落实“以人为本”要求的有益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从现实政治需要来看,朱元璋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成功地防止了元末“臣擅君权”的政治现象,实现了皇权的集中,维护了朱姓皇族的政治利益,开创明清七百年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架构。但是,他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符合长期以来儒家政治文化理念及传统,方孝孺作为政改时期的士林领袖,本着政治文化传统及儒家知识分子的从政理念,设计出新的君相分权制度批评朱元璋的行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西方历史上学而仕者只是少数,有大批超越于政治的独立知识分子,而中国历史上的士,唯一的出路是“仕”,只能把智慧贡献给政治和朝廷。  相似文献   
9.
仕宦文人,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政权的更替,自然就成了仕宦文人的化学试纸,或者一捧上天,或者踩入地底。后来的评判者,多从政治道德而推及个人人品,很少把仕宦文人的生命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进行考量。本文通过史实说明,仕宦文人忍辱惜命,对传扬文化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论述方孝孺学行修养和他在明初士人的影响,来分析“读书种子”的内涵。通过对“读书种子”在明代士风中的意义的分析,笔者认为,明成祖朱棣对方孝孺的屠戮,恰恰是对明代士风最大的破坏,是造成明代中后期士风崇尚清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