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焦循是清代著名经学家,他建构起用"旁通"、"时行"、"相错"等原则诠释易经的新的方向。其关注的焦点,与其说是对于卦象之间的变化的规则,不如说是在对于自然哲学的描绘性的基础之上,建构起一个关注于人的行为的实践领域的道德哲学系统。其核心在于,人的价值世界的构成,源自人的行为的展开,而行为的意义则来自对于天道的当位与失道与否。行为的意义可以经由悔吝而得到修正。在牟宗三先生看来,焦循的易学通过对于价值世界的建构,继承了先秦儒学的道德哲学,体现出易经所具有的积极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
《日用时行杂字》是四川地区民间流行的一种重要启蒙读物,除识字教育外,还有思想道德的灌输和知识技能的传授。文章介绍了《日用时行杂字》的内容、体例及版本的流变,并详细罗列《日用时行杂字》传世的各种版本,最后论述《日用时行杂字》在语言文字、民俗文化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权,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权是指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就权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权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作为伦理政治主体的自由,权的依据在于仁道,权的最终保证在于主体人格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