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1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管理学   48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37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281篇
理论方法论   305篇
综合类   3623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313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27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305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光荣 《老友》2021,(4):66-66
老朽今年85岁,身体基本健康。两年前,我因前列腺增生引发排尿困难,在憋尿数小时后住进了本地一家医院。医师为我多次插管导尿不成后,施行了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临床治愈了排尿困难。人呀,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经历了临床多次从尿道和膀胱插管导尿的痛苦,又品味了手术台上满耳"吱吱"切割声的滋味,为了不再受病痛折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似文献   
3.
有宋一代,士人博才勤学,曾巩亦好读百家之书,但在他看来百家之书"知偏一方""道偏一用",只有儒家经典适天下之用。曾巩作文以六经为本,源于以文明道的思想,具体表现在以儒家经典为师法对象。他认为,六经等儒家经典发明圣人之道,思想玄奥深邃,体大言微,长于叙事,在文法上亦有可借鉴之处。以儒家经典为研习对象,曾巩为文根柢经义,引"经"据"典"多出于儒家六经,议论、叙事从容严谨,完备透彻,自有法度,法三代两汉之文,使曾巩自壮其气,获得审美愉悦,其论合于儒道,是为一代名家。  相似文献   
4.
《五百梵志经》最早为道安所记录,并被认为是一部失译经典。后代经录则多将其认为是中国人所撰的伪经。本文根据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本,认为此经是一部翻译经典,其核心思想源自婆罗门教的古奥义书。在东晋时期由于本经中独特的从无生有的思想,它还曾被本无异宗的代表人物竺法深引为经据。此后本经还被改写作为《百喻经》的序分。改造者似乎受到了佛道论争中关于道和自然关系问题的辩论的影响,而对此经作了一些改动,由此显示佛教对道教的优位性。由此大致可推断这一改编过程可能发生在初唐或此后不久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清代乾隆末年以后,重视义理阐释的今文公羊学说重新受到有识见的学者的重视,这不仅成为晚清公羊学复兴的起点,而且表明到了清中叶,重视义理阐释的学术路数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蓄势待发。而清朝统治恰恰由盛转衰,这一重视变革、"以经议政"的今文经学的复兴,正与社会矛盾的展开相激荡,与时代潮流相合拍,因而登上学术舞台的中心,成为时代思想的主流。继承庄存与学术路数者有刘逢禄、龚自珍、魏源,以及戊戌维新的领袖康有为等人,由此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术变革和社会革兴的时代大潮。不过,到乾隆中叶已达极盛的考证学不会骤歇,仍然保持其"惯性运动",因而有孔广森及其后的学者仍以文献考证的学术路数对待公羊学说,由此而形成了学术上双轨并进的独特景观。对于这一视角新颖、内容丰富的课题,我们需要进行探究和总结,深化对公羊学说史和清代学术的独特内涵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宝贵的哲理启示。而对中国本土历史阐释学的内涵和特色作深入的发掘,定将能为建构当代中国历史阐释学学科体系提供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作为九边重镇之一的大同镇,入清后丧失其昔日的军事地位,清廷通过一系列措施将其裁革,以便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大同镇原先的镇戍体系被清朝新设的绿营体系所代替,旧军被改编为清朝的绿营兵,多余的兵丁则加以裁汰。大同镇的军堡被废弃或转化为民堡,镇内卫所也被归并为府县,由地方官治理。随着大同镇的裁革,中原与蒙古草原之间相对隔离的状态也逐渐被打破,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9.
孔子预设了当下世界中人类群体生存和发展的绝对性,在天命所照耀、先王伟大传统所灌注的人类整体性存在的视域内,将"仁"显明为人类群体秩序建构的内在亲和力,将"礼"提升为人类群体生存的本质形式,从而为人类整体性存在赋予一种来自天命的神圣辉光,并以自己的亲身践履为身后的大众启示了一条通向人类尊严的大道;他促成了道德标准的内在化,催生了以"行道"为职志、以"圣人"为人格理想的士人阶层,为社会大众提供了在群体中成就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他"下学上达"的天命观照亮了人性的幽暗和文化的永恒,开启了人性、物性与天道相贯通的途径,为天下一体的人类礼仪性存在赋予无可置疑的神圣性,标志着即将进入文化勃发期的中华民族对自己历史的觉知和对未来的祈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