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9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54篇
管理学   677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189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49篇
丛书文集   3203篇
理论方法论   592篇
综合类   5489篇
社会学   545篇
统计学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85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760篇
  2010年   726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840篇
  2006年   691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30篇
  2003年   450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应用和推广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风险和挑战.在讨论人工智能对既有法律制度的挑战时,亟待厘清的重点体现在权利主体的责任承担、算法解释的权利内涵、政府监管模式的权利限度等方面.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遭遇到新兴权利扩张性与法治守成性之间的龃龉,由此而引发的权利泛化困惑与挑战使其面临着修辞与实践的两难诘问,亟需澄明其中的冗余要素、核心范畴和权利向度.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两种软件综合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以人工智能法律研究为主题的中英文献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旨在揭示人工智能法律研究领域的权利主体证成、权利表达逻辑、权利实现向度的分歧而引发的规制效能低下风险和权利泛化迷思.在此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人工智能法律规制领域中权利向度的标准化、类型化、精细化和场景化.  相似文献   
2.
广场舞象征个体的私人生活正在向公共空间扩展,基于个体需求自发形成具有公共性的组织化形态。在家庭核心化与个体崛起的背景下,广场舞对个体而言既是一种健身运动,进行身体展示与个体审美追求,个体也渴望在广场空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为自己而活的身份追求。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广场舞并没有形成紧密封闭的公共生活,在团体内部出现了“抱团”与“找朋友”的双重公共生活,前者体现了群体内部的圈层互动,后者呈现了个体希望通过主体间的互动建构群体归属感。总体而言,广场舞刻画出一个松散而开放的公共社群生活,凸显了私人生活的公共转向,实现了个体私人生活与公共空间的有效联结。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8,(1):31-38
早期耶可比所生活的时代是市民阶层蓬勃发展的时代,这个阶层已经从分散的形态演变为一个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市民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必然提出经济的、政治的以及道德方面的诉求。耶可比可谓充当了这一阶层的利益代言人,他批判了霍布斯、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对市民自由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的经济自由以及道德自由,以此来保证市民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的核心内容在于对自然状态的假设,以及自然人通过达成社会契约而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然权利学说所假设的自然状态并非人类历史上真实和普遍存在过的事实,而只是从当时的实际社会生活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一种理论假定状态,它对经验的依赖使得早期自然权利学说是存在缺陷的。针对早期自然权利理论的这一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等人都进行了批判。康德从纯粹实践理性出发,以先天形式演绎的方式来建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法和权利理论,克服之前自然权利学说的经验品格。黑格尔和马克思尽管也同样反对经验主义,不过与康德的形式主义进路不同,他们认为,关于人类自由的政治哲学理论既不是实证主义的,也不是规范主义的,而是"事实的规范性"的。只有从以"事实的规范性"为核心的理论视角出发,而非从自然权利学说出发,才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变革人类的真实状况。在马克思等人的彻底批判之下,早期现代自然权利学说最终走向了解体。  相似文献   
5.
权利质量研究是法学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研究权利质量问题,应当拓宽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实证主义视角来看,权利的"量"和"质"两个方面的问题应当予以重点关注,即通过把握权利的外在形态、整体数量、内在构成和基本性质,从整体上认识权利的质量问题,这有助于廓清权利质量的内涵与外延问题;按照管理学上有关质量管理的"优劣"要求,权利质量可以理解为在法律发展中权利发展程度的"优劣",或者在法律发展中权利主体法律需要的法律满足程度和发展程度,以及一套有关权利的标准或者权利的价值体系;按照社会赋权理论,权利的质量状况取决于社会每个个体能动性的提高程度。这些理论的研究为权利质量研究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为权利指数设计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利保障相对薄弱,尤其在与被害人权益紧密相关的不起诉程序、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及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体现更为明显。随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保障的进一步强化,与此对应的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不容忽视。应当从不起诉程序中被害人权利保障实质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予以充分关注以及提升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可履行性角度,更加重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助推刑事诉讼目的之实现。  相似文献   
7.
8.
近年,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引发了学界对知识产权法典化问题的热烈探讨,但知识产权入典或成典必须解决的一个前提是知识产权本身结构的构建问题。在总结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论证知识财产利用的重要性,提出"知识财产归属+知识财产利用"的二元知识产权权利结构,着重探讨知识财产利用权这一被忽视其重要性的权利,并对此结构在各类入典或成典模式中的实现进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和发展动力,是社会文明的象征。任何一种文明形式都有其赖以存在的技术支撑,都有其相应的技术形态。生态文明源于生态危机和环境保护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超越。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受生态文明价值规范的约束和指导,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目标。生态文明的价值规范与技术社会的发展逻辑锁定了生态文明技术形态的特征。生态文明的技术形态以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哲学基础,是一种生态技术、和谐技术、有机技术、背景技术。其功能以节约、环保、生活、文化为主,是一种人、技术、自然有机统一,目的和手段统一,真、善、美相统一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