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97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是一种前科学时期的进步理论,在古代取得了辉煌成就,不过在近代西学东渐中被精致证伪,被认为“落后”、“不科学”乃至被所忽略.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提供了分析和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变迁的一个框架.既有的研究已经尝试从社会经济环境、地理环境和要素禀赋、科举制、阶级基础和政治裁度、文化和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角度给予解释.其中,经济伦理是经济思想的基础,义利之辩是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视角.建立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问题意识,解释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将有利于整体认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变迁,推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既需要历史学研究方法,也需要社会视角等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它有助解释李约瑟难题、中国传统社会历史变迁等历史问题与现象。通过对特定历史的社会分析,超越常识层面的局限性,分清问题的实质与层次,寻找到文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传统历史学缺失社会群体在历史时间中的表现和有关联的前后变迁的相关探究,因而社会动态分析必不可少。由于全球化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走向,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的分析不仅是历史解释所必需,更是对人类未来的"历史预测"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3.
李约瑟难题”是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针对中国所特有的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情况进行的研究论述,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长期关注。本文围绕着“李约瑟难题”的解决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在近代中国政治体制下的影响,深入挖掘、解读和反思,从多视角、多层面阐释,揭示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理论和成果启示我们科学技术继承,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国自来无科学"的论断,以竺可桢为代表的中国学者致力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发表大量学术论著,为中国辉煌而久远的科技发展史正名;李约瑟亦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大讨论,并以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力地批判了"西方中心论"。作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编纂强有力的支持者,竺可桢有目的地为李约瑟搜集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书籍资料,并通过中国科学院给予其人力、财力资助。而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编撰计划实际上也诱发了竺可桢着手建立中国科学史研究专门机构的构想。就二十八宿起源地点与创立时期的学术争论,竺可桢坚持中国起源说,李约瑟则依违于巴比伦起源说与双方独立起源说之间。  相似文献   
5.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多才多艺的大学者。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著名科技史大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最卓越的人物,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他的著述宏富,据统计至少有四十种。而自南宋高布编刻《长兴集》以来八百多年,  相似文献   
6.
对"李约瑟难题"的真正解答,必须将古代中国科学的发展进程纳入民族思想传统中进行审视,不仅揭示促进或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因素,更探讨德性思想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德性传统上接引现代科学的问题。成中英对此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早期中国自然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与多种自然现象的解释理论有重要关系,而近代中国科学滞后的哲学原因则在于儒道思想的内省性。为促进现代科学在中国良性发展,成中英进一步提出"科学转化观",通过确认道德与科学在儒学中的本体地位,指明从道德到科学的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坎陷论是现代新儒家第二代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的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虽然不是由李约瑟难题直接引出的,但在学理上也有一定的关联。从坎陷论的视角重新审视,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原因即在于其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不够充分,而这也正是坎陷论超越于李约瑟难题的地方。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李约瑟难题也就可以得到化解了。  相似文献   
8.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他在临终时对中国教育前景的担忧被提炼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它与“李约瑟难题”一样,对中国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钱学森以他的求学和教育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发展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才能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10.
人口-资源禀赋的差异是中国和西欧在18世纪后文明分岔,即李约瑟之谜产生的原因。人口-资源禀赋的差异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结合,阻碍市场扩大,限制技术创新。在这样的稳态的小农经济下,即使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商品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但由于其运行规律和资本主义完全相悖,不可能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这正是中国技术创新由领先变为落后的主要原因。当前,中国依然面临资源短缺的威胁,节约资源消耗、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对于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