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浩钦  张秀川 《源流》2020,(2):74-74
普宁南阳山区,有周恩来转移路过的革命旧址,有古大存、罗天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在广东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笔者在普宁市老促会副秘书长郑万雄的带领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地处南阳山区的船埔镇樟树村。  相似文献   
2.
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取胜的唯一道路.中国共产党陕北党组织的创始人李子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从事教育工作和党的领导工作,为创建革命武装力量,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懈奋斗,为建立无产阶级革命的武装力量献出了宝贵生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奠基人李子洲永活人间.  相似文献   
3.
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泽东主义),将“毛泽东主义”作为其主导意识形态,在近20年的奋斗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期间,尼共(毛)分别经历了人民战争中对“毛泽东主义”的实践阶段、议会斗争中对“毛泽东主义”的渐次背离阶段,到今天在尼泊尔国内政治进程中陷入议会政治的困境。当前,尼共(毛)面临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4.
孔志毅 《源流》2012,(10):68-70
解放战争时期,怀集人民在粤桂湘边纵队领导下,成功地于1947年在怀乐、怀南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烽火,举行了武装起义,创建了游击根据地。现年74岁的植煜波,1947年时才8岁,当年也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洪流中。时至今天,虽然事隔60多年,植煜波对当年发生的斗争依然历历在目。一个春意盎然的下午,我静静地倾听他对往事的回忆。植煜...  相似文献   
5.
夏夏 《当代老年》2010,(10):26-27
洪湖,这片革命的热土,曾经是全国农村土地革命的中心之一,孕育了数不清的革命传奇与光荣壮举,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英雄之歌。众所周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就是以洪湖为中心,在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的领导下,带领湘鄂西军民,通过武装斗争创建起来的全国几块主要的根据地之一,洪湖瞿家湾是湘鄂西苏区鼎盛时期的首府。  相似文献   
6.
瞿秋白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认为,农民阶级人数众多,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但它并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而不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争,组建工农联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7.
1944年8月,新疆北部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爆发了各族人民反抗军阀盛世才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斗争,这被称为"三区革命"。王大刚(David D.Wang)先生撰写的《苏联庇护下的伊宁事变:1944-1949年新疆的民族冲突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8.
《不自由,毋宁死》这篇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历史性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此,"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这篇演说也成为世界演说名篇。  相似文献   
9.
《重庆社会科学》2010,(9):28-31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指导的理论和实践都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正因如此,南昌起义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南昌起义的提出者、指挥者、其他相关人物、人数、组织机构、主客观条件,南昌起义的成败,对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刘松茂 《老年人》2004,(12):34-35
“文化大革命”,从文斗到武斗,再到全面内战,对于国家和人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那么,作为“文革”发动者,毛泽东对“武斗”是什么态度呢?很多史料表明,毛泽东对武斗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主持制定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明确规定“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