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139篇
劳动科学   63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88篇
丛书文集   379篇
理论方法论   104篇
综合类   1113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纳森·卡勒《论解构》25周年纪念版序言中,将西蒙·克里奇利视为德里达之后解构主义伦理学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这并非没有缘由。伦理学关注道德、法律、责任和义务,这同解构主义的反传统势态显得格格不入。但克里奇利认为解构具有一种无所不在的必然性。伦理学并不在例外。由是观之,他的《哲学家死亡书》并不仅仅是调侃哲学的威权,而毋宁说是他解构主义伦理学的一次实践。针对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克里奇利提出一种强调即时即景的伦理经验的“他律伦理”,其中悲剧剧场是为一个典型情境。他的《无信仰者的信仰》,这样来看,一定程度亦可视为延续和彰显了解构批评伦理学转向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回归保罗书信的倡议,最终是揭示了解构主义伦理学名可名,非常名的“谦卑”之道。  相似文献   
2.
徐勇 《社会科学》2022,(4):74-81
现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写作中,死亡叙事所提出的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命题,即人学命题的认识论、死亡作为一个事件的本体论和作为个体的死亡与世界的关系命题。现代性通过把死亡叙事寓于长篇小说的开端和结尾,及其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内在结构之中,而使得死亡事件成为具有内在安慰力量的话语实践。因此可以说,死亡叙事是长篇小说的内在生命的重要体现。长篇小说有必要还原死亡叙事的多重性内涵,而不是相反,即把死亡叙事仅仅视为神话或看作矛盾无法解决时的权宜之计。现代性的死亡叙事中,死亡作为过程和中间物的意义正在于其内涵的复杂多义性。  相似文献   
3.
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提出的翻译诗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角度,即从社会文化的层面去探究影响翻译的因素。作为风靡全球的英国奇幻小说代表作《哈利·波特》系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魔法色彩的奇异世界。该系列第七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由台湾皇冠出版社的译者彭倩文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马爱农、马爱新翻译。两个版本的译作各具特色,广受好评,译者们以其出色的语言能力和超群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了巧妙的操控。从勒菲弗尔翻译诗学视角,以两个译本为例,集中探讨两个版本是如何将翻译诗学中文学手段、语言特点、原型人物的特点体现于翻译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环境健康损害赔偿法律实践中广泛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进行。在联邦层面,美国基于普通法和判例法确定可获赔偿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医疗费用、工资损失和获取收入能力损失、死亡与伤害、精神损失、财产损失与生活侵扰、惩罚性赔偿、按日累计赔偿金、隐私侵犯、杂项费用等。在州层面,一些州制定并较为有效地实施了环境健康损害赔偿相关立法,但另外一些州的立法并不发达。总体而言,美国贯彻整体主义司法理念,实行基于科学判断的规则之治,重视地方知识与国家实践协同运作,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6.
7.
扶风丧葬礼仪是乡民社会小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丧葬仪式中,逝者的文化身份在“血地一体”的复杂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准确定位,在繁复多样的仪式中,痛失至亲者的情感得以宣泄,并获得精神的慰藉,个体对于死亡的恐惧得到克服。丧葬仪式实现了个体生命的象征性“永生”。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在其作品中多次展现了人性在受虐心理驱使下的反常行为,并忠实地将人的灵魂描摹出来。在他的作品中,施虐心理与受虐心理存在着相伴相随的共生关系。剖析其中体现出的受虐心理,可以看出俄国人对备受摧残的生命的绝望反抗,宗教意识的根深蒂固导致赎罪与受罚成为令作者困扰的主题,以及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趋死倾向,这些都是蕴藏在受虐表象下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学生死亡焦虑量表》对四川高校的300名藏族、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藏汉大学生在死亡焦虑上的差异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死亡焦虑的性别差异显著:情感冲击焦虑维度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死亡焦虑的民族差异显著:汉族大学生死亡焦虑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藏族大学生,在人际负担焦虑维度、自控丧失焦虑维度和自我实现焦虑维度,以及总体死亡焦虑上民族差异显著;汉族女生在人际负担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藏族女生;汉族男生在情感冲击焦虑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藏族男生。(3)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和接触死亡经验与总体死亡焦虑无显著相关,父母身体健康状况与总体死亡焦虑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渡边淳一曾说"死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方法,是一个人为了能够强烈留下一种印象的方法"。爱情与死亡,无疑成为了渡边淳一最关注的两个视角,而他又是以超自然的笔法描写了爱情与婚姻,反映出他对"绝对的爱"的追求,甚至是对唯美死亡的热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