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82篇
  免费   1593篇
  国内免费   130篇
管理学   1484篇
劳动科学   70篇
民族学   7978篇
人才学   495篇
人口学   109篇
丛书文集   10998篇
理论方法论   1826篇
综合类   25659篇
社会学   2467篇
统计学   2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80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529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773篇
  2018年   384篇
  2017年   775篇
  2016年   1046篇
  2015年   1562篇
  2014年   3210篇
  2013年   2957篇
  2012年   3499篇
  2011年   4160篇
  2010年   3861篇
  2009年   3379篇
  2008年   3665篇
  2007年   3112篇
  2006年   2596篇
  2005年   2558篇
  2004年   2371篇
  2003年   2225篇
  2002年   1826篇
  2001年   1669篇
  2000年   1283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2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云 《西藏研究》2022,(1):131-140
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派驻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官。驻藏大臣衙门主要是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处理藏内各类事务的公署,除此,其衙门还兼有休闲、娱乐等其他活动场所的功能。驻藏大臣衙门的文学活动,主要是驻藏正、副大臣与僚属在繁杂的公务之余,以衙门为中心开展的诗作唱和、诗文品鉴、作品刊印等活动。通过此类文学活动,既可打发闲散时光,沟通情感、砥砺精神;又可锻炼驻藏官员的文学素养,促进清代汉语西藏题材文学的发展。而时,由于驻藏大臣及其僚属在藏时间长,对其人文、物候感受深切,通过此类文学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咏藏诗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志忠 《齐鲁学刊》2022,(2):143-16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张志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变革经验”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所做的一个抽样研究,该项目结项成果“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9种)以莫言的文学创新道路为中心,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空间,深化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莫言等中国作家。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文化交汇、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助推,是莫言创作变革创新的内在条件,也是他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原因。今年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丛书出版对纪念莫言先生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为契点,探讨莫言文学道路的发展与流变,分享莫言创作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3.
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是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一体两面,对其关系的不同理解形塑了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两种知识传统——"国家认同"和"认同政治"。强化同一性的国家认同传统彰显了政治认同相较于文化认同的高层次地位和主导作用,推崇差异性的认同政治传统则突出了文化认同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优先性。这两种知识传统虽思想主张各异,但都秉持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二元分立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缺陷在于:既无法准确把握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本质,同时对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关系认识不足。在其现实性上,对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理解必须扬弃这一分析框架所固有的个体视域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视域融合中实现民族共同体认同追寻意义和确立归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文学史上的创作者与批评者都习惯将集句创作比喻为文本补缀的艺术,这为二者的理论比较提供了基础。集句倾向于采择具有公共性的文本材料,所谓“公共性”一般只能依托于文学经典。这使集句本身带有文学追忆与经典崇拜的性质。集句作为一种写作,形式上是文本的转移与组合,但又不止于此,这一过程还包含着意义的重新“赋予”。换言之,集句创作者是在进行文学的再生产。每一次再生产,都使原先的经典文本或多或少发生了意义上的转变。因此,看上去仅仅是文本游戏的集句诗,实则也是在探索语言、文本的意义边界。这个边界总是可以被不断推展。  相似文献   
5.
陆路 《学术研究》2022,(5):170-176
岭南早在汉代就有文学活动,苍梧郡诗歌起步较早,创作诗歌较多的则是后来的岭南政治中心南海郡和来往岭南的要道所在的始兴郡。东晋王叔之对岭南风光的描绘,使岭南成为推进山水诗成熟的试验地。南朝齐时范云和梁陈之际江总在岭南时的描写岭南风土等文学活动,对岭南诗歌创作有一定推动作用。对于岭南诗的考索分析可为岭南文学和文学地理的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具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应地,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意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其方向指引;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其根本遵循;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其动力之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其道德准则。从逻辑关系来看,每一内容自身的构成要素之间是辩证统一而非相互并列的;不同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共同构筑起建党精神价值意蕴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8.
自嘲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渊源有自的文学题材,具有清晰的纵向发展谱系,在唐宋时期掀起创作的高潮。陆游作为自嘲诗创作的大家,常常借此类诗歌表现对贫困的自谑、衰老的自慰、痴顽的自嗟与功名的自揄,并以卓绝的艺术天赋促进了自嘲诗这一诗歌题材的新变与某些自嘲传统的突破,将自嘲诗这一题材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陆游自嘲诗的创作成就与当时兴盛的嘲谑风气关联巨大,更与创作主体罢黜赋闲的人生经历以及三教汇通的思想体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刁生虎  王欢 《南都学坛》2022,42(1):46-51
《史记》民族书写体现出司马迁已初步产生了将天下各族视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体体现在创设少数民族专传的民族传记书写、主张少数民族与华夏族祖出一脉的民族同源书写、倡导和平处理民族纠纷的民族关系书写等三个方面.司马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两汉大一统格局的完成与巩固、家国一体与和合大同的儒家观念以及著家本人的著史意愿与品格三者的交互作用下生成,影响深远,促成了古代中国多民族友好大家庭的建构以及当代中国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局面的稳固.  相似文献   
10.
以Martin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从生态语言学出发,结合Stibbe关于话语的三种分类即破坏型话语、有益型话语以及模糊型话语,分析《印度时报》和斯里兰卡官方媒体《每日镜报》中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语料,可以建构生态话语中的评价意义,提出生态化的介入分析框架.该框架基于"和谐共享,共有共富"的生态哲学观,将源于语言本体研究的介入理论生态化,实践"超语言学"研究,延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介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