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19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5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658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中,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贯穿于中国共产党涉及民族工作的诸多文献中,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别是在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着复杂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两种民族主义仍暗流涌动,且表现形式日趋复杂,但由于种种原因,两种民族主义的形式和逻辑没有获得与时俱进的权威性解读。鉴于反对"三股势力"工作的艰巨性,以及在网络社会崛起背景下两种民族主义隐蔽便捷的延伸性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两种民族主义作出更为清晰的科学阐释与政策界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离散族群与祖籍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对祖籍国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并发起或参与指向祖籍国的远距离跨国政治活动,成为当今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被学术界称为“远距离民族主义”。作者认为促使远距离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几个:一是离散族群对祖籍国或传统居住地的归属感,二是政治流亡者的动员,三是双重公民身份或双重国籍的存在,四是现代交通、通讯为远距离跨国交流带来的便利。第一个因素至关重要也必不可少,但并非完全具备这四个因素才能产生远距离民族主义。许多国家在舆论、组织机构和法律政策上对离散族群参与祖籍国的外交和政治事务给予了程度不同的支持,甚至成为远距离民族主义的主导者。作者认为,远距离民族主义曾在历史上推动了反殖民斗争最终使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有时也为改善居住国与祖籍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它给离散族群的居住国和祖籍国的民族国家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4.
《琼州学院学报》2020,(1):78-83
汉服复兴运动是在教育与大众传媒的规训中产生的,是在特定社会事件形成的社会情境压力与民族观念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这种互动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但却容易走向狭隘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汉服复兴运动可以通过调整宣传策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化"中华民族"认同等举措,避免堕入狭隘民族主义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6.
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思潮在本体论、认同模式、国家观、合法性来源等方面的认识均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既两两对立,互相批判解构,又可以有某些融合,生长出新的理论空间。但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史,就需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探讨反帝反封建的客观需要是如何造成自由主义陷入自我矛盾,因此过渡到民族主义,而民族主义又是怎样在不可克服的困难中逐渐过渡到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介绍以沃特·威尔逊·格雷格爵士为代表的目录派三杰,在对文学文本基本物质形态从手稿到印刷文本辨伪和考证批评的基础上,经过厘定文本讹误和四次重要的学术论战,确立了作者的神圣地位,让文学成为绝对科学化的大学学科,但新目录派最终却退出了现代西方文论思潮。观照几乎同时产生于印刷术所带来的学术分裂期的中国乾嘉派,它能够客观对待经学作者,并形成了系统的治学方法,从而稳步发展为今天的朴学大潮,在此视阈下分析并阐明新目录派无法形成体系的原因,恰在于其过分强调科学权威性而漠视了文学本身的独特因素造成的方枘圆凿,藉此提出中国治学方法借鉴于西方文论批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9.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是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变迁的主要动力,一方面中国要融入世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关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内的社会、民族矛盾,这种双重压力促使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发生了转变,即从民族主义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民族主义的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部分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关切和中国在全球化治理中对自身的定位和国际担当。实践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文明观、国际秩序观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对原有的民族主义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的超越和重构,成功回应了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