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伊里安"民族自决"问题,源于荷兰与印度尼西亚围绕西伊里安地区主权的领土争端。作为荷兰的盟友和印尼的友邦,美国政府的立场成为决定争端结果的关键。美国是"民族自决"原则的倡导者,但冷战时期其"反共利益"与"民族自决"原则在争端中出现错位,而同盟关系、东南亚冷战局势,以及第三世界反殖民运动等因素的交织,加重了美国外交选择的复杂性。在维持了十余年的中立政策后,美国政府决定牺牲西伊里安土著居民自由选择政治命运的权利,以维护自身在印尼的利益。美国政府在"西伊里安争端"中的决策过程和政策演变表明,其推崇的"民族自决"在冷战环境下已演变为灵活运用的外交工具,而非追求的外交目标和原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民族危机进一步激发国人的民族主义思想,国人对台湾的关注逐步升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创建于30年代初的《新东方》《新亚细亚》两份刊物。它们在“东方革命”与“新亚细亚主义”的口号下,刊发了不少有关台湾问题的文章,其内容包括回溯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揭露日人对台湾人民的殖民统治、评析台湾人民的反抗斗争、思考大陆人民应如何回应台湾的民族解放运动等,集中体现了当时国人对台湾的认知水平与基本观点。这一时期国内知识界依据“民族自决”的理论,将台湾视为反帝反殖民斗争的同道,公开提出团结“台湾民族”抵抗日本殖民统治。“民族自决”的反帝反殖民理论在抗战期间得到进一步完善发展,其对“台湾民族革命”“两步走”的解释,揭示了所谓“台湾独立”只是相对日本殖民者而言,其最终目的仍是回归祖国。而“台湾民族”的提法同样源自“民族自决”理论,有其特定的时代与政治意义。“民族自决”论深化了国人对台湾的关切,连接了两岸的抗日革命运动,更为之后的光复台湾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用民族区域自治制解决民族问题,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是马列主义者的理想模式,更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抉择。民族区域自治制的伟大创造,顺应历史、合乎民意。  相似文献   
4.
自决制、联邦制、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区域自治制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三种政治制度形式.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在解决民族问题上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理论观点.实行单一制共和国前提下的民族区域自治,要突出“三结合”,即区域因素与民族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结合;坚持“四原则”,即平等、民主、法制、照顾原则;做到“三不容”,即基本经验不容置疑、基本制度不容动摇、政治优势不容削弱.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集中体现,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政治制度,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5.
2010年7月22日,国际法院就科索沃独立发表了咨询意见,裁定科索沃宣布独立没有违反国际法,没有违反联合国接管科索沃时颁布的《临时自治宪法框架》以及安理会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第1244号决议。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再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似乎有了“合法”的依据。作者就此提出反对观点,认为科索沃单方宣布独立违反了国际法多项基本原则,同时也破坏了国际社会的安定秩序,并就科索沃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莎·卢森堡与列宁属于同一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他们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有过直接的理论争论。其中,列宁是从政治方面来给民族自决下定义,而卢森堡是从经济方面来理解;列宁坚持一切被压迫民族有实现民族独立的自由,而卢森堡认为民族利益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列宁从批判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来主张民族自决,而卢森堡从批判被压迫民族中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反对民族自决。另外,卢森堡与列宁在民族自决问题上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卢森堡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决思想的流变及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决”自诞生以来,作为反对异族压迫和强权政治的产物。对建立近现代民族国家、推进世界非殖民化过程以及奠定现代国际关系基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民族自决一旦引向民族分立、民族分裂,就好比打开潘多拉盒子,许多地方民族冲突骤然加温,一些多民族国家就会面临分裂、瓦解的威胁。在仍受民族主义思潮冲击的今天,面对新世纪、新形势,重新认识民族自决思想产生、发展的历史,界定民族自决权在当代的内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中共二大提出"民族自决"的历史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彬  谢忠 《民族研究》2007,2(2):11-18
本文认为,中共二大提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自决主张,有其一定的必然性.这种必然性来自当时国际与国内、主观和客观诸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历史合力".  相似文献   
9.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毛泽东作出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决策,依据的是中国国情,并有着深厚的民族平等观、民族自治和国家结构形式的思想认识基础.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上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