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鹗与水西庄查氏会面之前的诗文往来赠答,是一个探知对方、寻求认同、磨合彼此的双向互动过程.之后厉鹗的天津之旅,从个体意义上说,实现了两位志趣相投的诗坛知己会面的夙愿,《绝妙好词笺》正是两人合作的结晶;同时,在查为仁的导示之下,厉鹗困惑已久的“穷达”观念得以最终醒悟.从公共意义上说,南北两位在野诗坛领袖的首次会晤,意味着南北诗坛的联结.作为南北在野诗坛异地联合吟唱的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拟乐府补题》的结集刊行是雍乾之际南北在野诗坛互动交流和会通融合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水西地方民族古籍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尤以彝族钞本文献为代表,通过对彝族钞本文献的收藏、分类、特征及其分布进行分析,深化对地方民族古籍文献的认知,为进一步发掘、整理、开发地方民族古籍文献起到一定的指导和辨识作用。  相似文献   
3.
秦廷华 《民族学刊》2013,4(2):63-68,118-120
贵州水西慕俄勾彝族地方政权从蜀汉建兴三年到清康熙年间,世袭统治水西地区1474年,时间跨越了中央王朝十多个朝代的更替,是世界政治史上的奇迹,其政治统治的超稳定性值得研究。本文从制度依托、时空环境、政治前提等几个方面探讨水西慕俄勾彝族政权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对我们今天探讨水西文化,建立和谐的政治生态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4.
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有限,对贵州各地的管理比较松散,水西彝族土司和周边的同族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获得机会进行政治地位的角逐和资源的竞争。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明王朝对土司进行了调控与整合,水西土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终因其历史局限性难逃衰落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席丽莎 《城市》2016,(5):63-66
天津水西庄由查氏盐商营建,其整体氛围处处折射出文人园林清新雅致的气息.水西庄之建造同时蕴含道家“无为”与禅宗“虚空”的思想,并且,作为封建社会文人,水西庄这座避世之所中依旧体现出儒家思想.儒、释、道思想在园林营造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又通过诗词、书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升华,使水西庄成为北方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从景观营造的角度探析园林所蕴含的儒家、禅宗、道家的思想精髓,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水西庄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6.
万光泰一位诗歌创作丰赡、学术研究精湛而又短命的浙派诗人。在他十分有限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客于津门查氏水西庄,与查氏兄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他身上,典型地体现了津门查氏广泛接纳浙派诗人的文化功德,通过他们的交游,又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查氏家族成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7.
天津查氏水西庄诗人群以布衣寒士为主体.在雍乾之际政治牢笼文学、文网钳制思想的特定时空中,他们以荒寒阗寂的内心情状和独立自持的个性精神彼此认同,构成相互交好的“心理场”,形成和谐融洽的雅集氛围.在雅集酬唱中,诗人们一方面以诗酒自娱、淡泊自守的方式调适心灵;另一方面在互诉心声中宣泄情感,展现出雅集圈内自足自乐、与世疏离的文化心态.这种情感氛围与文化心态凸显了水西庄文人间真契相谐、濡沫相依的精神气场,而这也正是文网高张时代雅集文化内涵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万光泰一位诗歌创作丰赡、学术研究精湛而又短命的浙派诗人。在他十分有限的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客于津门查氏水西庄,与查氏兄弟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他身上,典型地体现了津门查氏广泛接纳浙派诗人的文化功德,通过他们的交游,又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查氏家族成员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9.
“亦奚不薛”是元代对贵州水西地区的称谓.“亦奚不薛”,究竟是蒙古语,还是彝语,抑或既非蒙古语也非彝语?众说纷纭,但均未进行过确凿的考证.周洪谟《安氏家传序》和道光年间的《水西安氏族谱》彝文部分均载有“不薛”,其后的有关安氏谱系均未载录.家谱文献比对和彝语方音对应规律表明,“亦奚不薛”就是后世谱系中的额归普色.“亦奚不薛”不是蒙古语,而是彝语,并且是彝族水西安氏先祖的名字,后来随着子孙繁衍和世袭领地的扩大,“亦奚不薛”也由人名转变为氏族名,进而为部落称号和地名.  相似文献   
10.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的起因、性质与处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良品 《贵州社会科学》2008,218(2):132-136
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主要是指贵州宣慰使安国亨因杀从父安信而与安信之兄安智于隆庆四年战于黔西朵泥桥一事."安氏之乱"的起因有三:一是安国亨恃众跋扈,二是安国亨嫉恨安万铨,三是安国亨宣淫暴虐,最终导致水西安氏内部争相仇杀.就"安氏之乱"的性质看,它既不是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的反叛,也不是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之间的斗争,而是水西安氏土司内部的自相仇杀,属于彝族安氏的家事.高拱对"安氏之乱"的处置采取了三种策略:一是针对仇杀事件,准确定性:二是反复叮嘱,力争和平解决:三是派人勘察实情,妥善处置,最终达到"科臣未至,而事己平矣"的结果.和平解决"安氏之乱"既减少了非正义战争,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团结.探讨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不仅有利于民族史和地方史的专家学者们深入研究,而且也能使"安氏之乱"的真相大白于天下,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