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548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28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571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1684篇
社会学   311篇
统计学   1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获得感作为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获得感有一个从顾客满意度到获得感的发展过程,是指个体在获取某种利益之后,内心深处所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和幸福的积极情绪体验,而这种感受要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获得基础之上,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以及可测性等主要特征。基于此,获得感的结构兼具物质根源和心理根源,物质根源是获得感的基础,心理根源是获得感的核心。而获得感的测量方法应该注重自陈式路径,统计测量指标也需要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在技术上,研究者可利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确定合理的指标维度,用主观评定法以及因子分析法确定获得感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相似文献   
4.
5.
精准扶贫政策工具作为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政策预期目标的有效途径,在进行政策文本分析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发展历程和政策工具应用情况,为转承的乡村振兴研究提供支撑。基于2015—2019年111份精准扶贫国家政策文件,构建X政策工具维度、Y扶贫领域维度、Z扶贫价值链维度的三维分析框架进行政策文本分析。结果表明: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基本完成,呈现立体网状结构;政策工具运用重心向能力建设型工具转移,但命令型工具仍使用过溢,自愿性工具严重不足;在扶贫各领域方面,精准扶贫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社会保障领域响应最多;脱贫致富是精准扶贫政策的首要目标,而公平正义则是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在精准扶贫乃至转承的乡村振兴政策实施和政策工具应用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7.
英国文化政策建立在文化工具主义基础之上,文化功能一方面指向经济发展,其主要路径是智力资本集聚与创意技能培育;另一方面指向社会融合,其主要路径是审美教育与文化认同.然而,工具主义文化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文化与社会融合、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也并不能被实践所证明.对文化界定的模糊反而导致英国文化政策产生摇摆与困惑,创意产业带来的大众娱乐的发展也有将英国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边缘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测绘技术在煤矿测量的综合运用方式进行阐述,主要包括有全站仪、GPS、摄影测量等技术运用,并针对当前煤矿发展的综合措施运用,分析测量技术在煤矿采煤运行中的发展趋势,更好的实现整个测绘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运用2011-2016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激励效率的角度,探讨公司规模、成长性及产权性质等异质性要素如何影响公司股权激励工具的选择。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能够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工具的效率,大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股票期权,而小型上市公司更适合使用限制性股票;且公司成长性越高,上述匹配关系对股权激励效率的影响越显著。对于国有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工具比限制性股票更具有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