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53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初小说中的僧人色情故事,以改编晚明淫僧故事为重要编创方法,反映了清初文人划分身份界限的欲望。清初拟话本小说《五色石》卷三《朱履佛》的大部分情节都改编自晚明僧人色情故事。即使系据清初大臣赵廷臣断案传闻敷衍而成的皮匠故事情节,也与晚明淫僧故事《耳谈·徽富人某》十分相似。《朱履佛》对前代故事的改编明确以建构文人身份为目的,不仅增加了僧人迫害文人的情节,以僧人恶行衬托文人在道德上的优越,并通过叠加三则文人惩处奸僧的情节,确认了文人在与僧人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朱履佛》的改编策略,既回应了《五色石》区分文人与僧人身份的立场,也是文人在危机中寻求自我证明的特定手段。  相似文献   
2.
清初杭州社会环境复杂,文士们亲历清军南下、整饬秩序、走向大统的整个过程。他们或隐逸逃禅,或乐学重仕,或游幕干谒。杭州文士的生存境域,直接影响了清初的文学活动以及文学思潮的走向;其文学诉求,反映了清初杭州文士独特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3.
清朝建立后,本着加强思想专制的目的,确立了定朱学于一尊与大兴文字狱并行的文化政策。与此同时,明代遗臣在追寻旧朝覆灭原因的过程中,普遍察觉到前朝政治的软弱乏力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理学性格的虚浮疏阔。若要彻底革正宋明理学的玄虚之病,就必须使学术朝着原始儒家的方向复归:在内容上,不能再纠缠于本体心性的繁杂辨析,而应尽力向现实关怀靠拢;在形式上,亟需挣脱滋养空言的语录之学,回归到深具致用精神的经学上来。其哲学表现,即是气本论思想的大举复兴,并从“气质之性”出发对人的自然情欲给予充分认肯;在学术方法上,极力探索经义训解与“质测”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之,无论就广度还是深度而言,清初儒学重整运动都是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宋明理学的总结扬弃,又是乾嘉朴学的滥觞所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清崇德二年蒙古文档案澄清了清代史籍中有关"外藩蒙古十三旗"的说法,解决了清初在内蒙古设旗和朝贡方面的一个疑难问题.指出了<旧满洲档>在记载清初蒙古牛录和户数上的错误和蒙古文档案的价值,还附带讨论了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旗不在"外藩蒙古十三旗"内和"外藩二十七旗"及"外藩四十九旗"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142-147
从汉人降将与清朝关系的角度考察顺治初年江西提督设置的具体过程可发现,提督在江西经历了由"衔"到"职"的制度化过程。这一过程与著名汉人降将金声桓和清朝关系变动密切相关。江西提督的案例,说明清初提督在地方上的设置,固然有军事上的考量,然而,其背后更为重要的则是清朝对地方汉人降将利益的部分妥协。简而言之,提督的设置,根本上要处理的是汉人降将与清廷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5,(1):65-69
清初传记文出现传记人物底层化倾向,大量社会底层人物如底层知识分子、底层女性、艺人、异士等入传。其原因与史传文学关注底层杰出人物的传统、社会动乱逼迫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走向下层社会、底层人物的人格力量感染士大夫阶层以及底层人物的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学术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德和知识的关系也随着学风流变的转向出现了变化。在反对明末腐朽学风的思潮中,涌现了一批批判理学末流、重新阐释儒学经典,旨在经世致用的哲学家及其著作,黄宗羲与《孟子师说》就是其中的代表。现拟从实学角度看《孟子师说》,意在阐述清初实学之风和《孟子师说》的关系,说明经世致用思想在《孟子师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清初的圈地,被学术界列为"五大弊政"之一,揆之史实,评价值得商榷。清军入关后,禁止掠夺,改行军饷制,而财政拮据,为保证王公贵族、八旗官兵生活,清政府遂行圈地。京畿、直鲁等地户口凋零,田地荒芜,为圈地实施提供了可行性。圈地虽地域较广,部分民众饱受苦难,然清政府采取一定补救措施,以及招民垦荒、安置人口,使受圈地危害的人口规模得以限制,没有因圈地出现流民潮。从人口而非圈地范围与规模、部分民众受害程度角度观察,圈地之危害是相对有限的,以往的研究与描述有所夸大。"圈地"是一项弊政,但并非影响广泛的"大弊政"。  相似文献   
9.
论及清初学术,学界多以对理学的批判为起点,实际上,理学在清初仍然是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学术形态.康熙朝纂修<明史>时,因徐乾学兄弟条陈<修史条议>主张设立"道学传"而引发一场大的争议.此场争议实际上是朱陆之辨在清初的继续.宗朱学的张烈反对设置<道学传>,并将王阳明与陆九渊联系起来,视"陆王学"为一体加以批判;宗王学的毛奇龄则据理力争,对王烈所言"心即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诸问题进行逐条辨析;而黄宗羲也移书史馆加入争议,主张"一切总归儒林",试图调融朱学与王学.这场争议实际上是论辨各方对自己学术主张的申论,同时亦有争夺话语权的意味.由于引发争议,史馆最终决定不设<道学传>.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清代学术研究中,章太炎的“反满说”、梁启超与胡适的“理学反动说”、钱穆的”每转益进说”、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余英时的“内在理路说”等,是20世纪研究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