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6篇
社会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兵 《老人世界》2014,(4):26-26
妻子下岗后不甘沉寂,到处找项目创业。巧的是,楼下老乡开的那家小超市又要转手。原因是周围店铺林立,竞争太激烈。作了几天考察,妻子那天对我说,想把它接下来。  相似文献   
2.
读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并非简单的一种行为"读",读书不只是读书活动的一个环节,读书还应包含"思考"、"发现"、"再述"等过程,这些因素应综合起来,读书才能有味,读书才能变成汲取智慧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薛峰 《当代老年》2009,(10):34-35
他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他比她大两岁。他身材魁梧高大,面庞俊朗,她温柔漂亮,一双灵巧的手能绣龙刺凤,两个人可谓一见钟情。结婚不久,他们喜得千金,三口之家其乐融融,满心憧憬甜蜜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怪事:丈夫行事诡秘 妻子在家莫名被监视 温柔贤惠的刘家炜是北京市海淀区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今年35岁,丈夫王翔大她两岁,是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两人结婚十多年,感情和美,儿子王天琪聪明可爱,给家庭带来无数欢乐。  相似文献   
5.
青春畅想     
运用比喻手法可使文章精彩而亮丽。本文在一开始引出题记后,接着就用比喻的修辞来描写青春,“如同突如其来的春夏之交”“像飘忽的柳絮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时代的短暂和青春来临的突然,给人深刻印象。 比喻结尾,如“只要你热爱生命,珍惜青春,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都将如温情脉脉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一样,一样壮丽,一样迷人”,将青春的生活比喻成“酷暑”“严寒”“温情脉脉的春天”“硕果累累的秋天”,认为不管怎样,“只要你热爱生命,珍惜青春”,将“一样壮丽,一样迷人”,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天赐予我星光,它照着我,我望着它,它是我心中的梦想与期盼。  相似文献   
6.
死亡重击下的生命承担与温情救赎——余华《活着》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着》是余华创作转型后第一部描写温情对死亡和苦难的救赎的长篇小说,接踵而至的亲人死亡无疑带给主人公福贵极大的失落、痛楚和遗恨,但主人公最后仍然能安适地活着。这部作品说明了人与命运的关系在于承担,死亡重击的考验让生命更为丰厚、坚韧;人要好好地活着,才能获得生命的尊严和温情的慰藉,才能超越死亡,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7.
鲁迅和高晓声对农民心理探求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燕 《学术界》2006,(3):195-199
驻足20世纪的中国文坛,鲁迅和高晓声可谓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两座奇伟的高峰。审视农民的灵魂心理,探索剖析农民的精神思想,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有缘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和高晓声在探究农民心理历程方面的异同比较,来观照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继承、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历史题材小说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作为八九十年代文学的重镇,它本身就是一部蕴含丰富的跨世纪文化启示录,曾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履,日益鲜明地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而作为与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精神连接的特殊文类,它的立足民族"根"性的创化,又可对现代性偏至即"现代性等于西方性"起到一定的调节纠偏作用.本文主要就历史题材小说思想艺术发展的基本轨迹作一探讨,力图通过这方面的归纳、梳理和总结,为历史题材小说在新世纪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郑新 《南都学坛》2014,(1):63-66
乔叶的小说涉笔城乡,却不突显其尖锐的二元对立,而是用平实、细密的文学描摹底层人物在城乡间的真实生活状态;书写日常生活,却未陷入平庸、琐碎的窠臼,而是带着温情、理解的态度细究人生的多样、人性的复杂。乔叶笔下多是一些女性人物,但她淡化男女性别对立,以平和的心态回归女性生命本体,关注女性真实的生存状态。突破了单纯的局限于性别的视角,能够以一份更淡然的心胸、更开阔的视野既关照男性,又关照女性,这种清醒宽厚的书写态度更易抵达男女两性关系的真相。她深谙"文学是人学"之本义,把笔墨放于对人心灵的解析,从而使作品带给读者无限的感动与力量。乔叶的小说创作既直面现实又始终带着温情与暖意。  相似文献   
10.
《第七天》分为七个章节描写了"我"在死之后,回忆起生前的点滴生活。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运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同时又令人感到荒凉和苦闷。但是,荒凉的背后,却是作者对于温情的渴盼。本文着重从《第七天》的叙事风格、叙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