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25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9篇
管理学   597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546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29篇
丛书文集   979篇
理论方法论   223篇
综合类   2829篇
社会学   474篇
统计学   5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421篇
  2007年   308篇
  2006年   293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296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农村题材电影塑造了大量隐喻性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以此阐释农村社会关系、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城乡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老父亲”群像脱离了智慧老人的文化原型,从革命和建设的先锋英雄转化为有待启蒙的群氓,并通过强化图像叙事、减弱语言叙事的方式,使图像的隐喻性更为突出。“空间中的身体”是该影像的核心,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各类对比关系,其内涵可以向性别、阶层、个体/集体、公共/私人多个面向展开。苦味肖像、“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和“人际空间中的身体”三类图像是分析的切入点。肖像镜头背离了中国电影传统,呈现出大面积阴影、沉默和隐匿表情的共同特点。“劳动空间中的身体”图像突出身体和劳作空间的关系,强调身体性(暗示劳作),忽视个体主体性的体现。“人际空间中的身体”图像将视觉传统中“父—子”间隐喻性的上下空间关系反转呈现,将父亲们描述为既处于对立立场又缺乏话语权的旁观者,需要被“子一代”启蒙。“空间中的身体”作为符号帮助建立“农民老父亲”的群氓形象,将相关的文化、经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视觉化,参与启蒙叙事,同时,也将“父亲们”塑造成他者化的“沉默的异化的劳动机器”,参与了对城乡界限的意指实践,使之成为银幕上的文化地理学案例。  相似文献   
2.
王晨 《中华魂》2021,(1):4-7
(2020年12月12日,湖南韶山)今天,在毛泽东主席诞辰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共聚毛主席的家乡湖南韶山,举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这是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湖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共同举办的一项活动,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精神,做好延安精神的学习、研究、宣传、贯彻等各项工作,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绿色发展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各地政府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成为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增长质量的主要途径。为了考察地方政府环境分权和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本文利用非期望产出EBM模型测度绿色技术创新程度,并将绿色技术创新指数引入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最后,结合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邻近地区的策略竞争效应;(2)环境分权对本地和邻地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呈“U型”变动特征,且现阶段并未跨越分权驱动创新的临界点;(3)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的交互效应整体为负,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察分权和环境监测分权等不同类型环境分权采取的策略并不相同;(4)区域环境分权产生的绿色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存在异质性,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4.
柳建坤  许弘智 《社会》2019,39(2):133-159
本文讨论了当代中国城市本地人排斥进城农民这一问题的发生机制。通过剖析经典利益威胁假说,依托冲突理论以及中国的现实情境,本研究考察了市民与政府关系的演化及其对排斥进城农民的影响。通过对“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本研究获得以下发现:(1)本地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部分源于其当前生活境遇的恶化,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过去的利益受损经历以及对未来社会地位变化的悲观预期;(2)本地市民对政府供给公共服务的不满,会降低其对进城农民的接纳意愿;(3)在本地市民中,遭受利益损失的“失意者”对进城农民的排斥态度显著受到其对政府行政能力不满以及政府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低效的影响。本研究证实了市民对进城农民的排斥意愿中存在“替罪羊”机制。  相似文献   
5.
6.
自2013年至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其中,携手共建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体系。但仍有个别国家为了维护其自身地位和利益,肆意炒作中国借此推行“债务陷阱”,阻碍了倡议的顺利发展。因此,通过选取“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的GDP、货物和服务出口以及外债总额存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债务情况做一个整体研究,对比考察其负债率、债务率及其增长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后的变化,并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外债总额存量以及负债率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加了沿线国家的外债存量,加重了部分国家的债务负担,部分沿线国家也存在债务问题,但倡议对沿线国家的负债率及其增长率影响都显著为负,减轻了其债务风险,中国并不是造成其债务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没有使其陷入“债务陷阱”,关于“债务陷阱论”的指责是缺乏事实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电影研究的后理论、后电影等概念,与文学理论使用的后结构、理论之后等,虽都翻译为中文“后”,却有其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对话对象。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齐泽克对波德维尔等人后理论的批判,具有转折时代的特定思想意义。在文化研究衰微之时,齐泽克的再符号化与后理论的认知研究,构成了“索卡尔—文本”事件之后人文知识生产的不同理论选择。在当前后电影状态下,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与电影哲学的稳步推进,显示着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人文研究的新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8.
劳动天职观的理论来源是虚幻性的宗教教义;劳动天职观的世界观是资本主义精神决定资本主义发展的文化决定论;劳动天职观在劳动意义论上把劳动视为目的本身,颠倒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韦伯劳动天职观实质上是一种极具虚假性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其目的在于掩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掩饰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异化的事实,掩饰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为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进行合理性辩护。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