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7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30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琳 《学术研究》2022,(2):30-36
逻各斯λ?γο?由"采集""绽放"的丰富内涵脱略、坠落而至凝定静止命题陈述的逻辑推绎,与此同时,存在从绽放着存在力道的存在,转变而为凝定静止的"在先—伫立"(Vor-liegen)之物。存在φ?σι?向理念?δ?α,与逻各斯向逻辑学的转换一脉相承,这一切又与观念论形而上学向存在论形而上学的形上转换相契合。《易》之象、数、辞位于语言的上游,日月雷风山泽,有愆有伏,人情物理,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或顺而成,或逆而败,阴阳错综不测之化尽见于象。易之道"绽放—绽出"并"持留—持驻"于六位阴阳十二全体往来交错的象、数、辞上,皆应其"时—位"之所当然,当止则止,当行则行。居处天地不交"否"世,不嫌绝物往来,但在六爻"时—位"的感通与呼应中又绽出变化之可能,《易》之六位,虚位以待,不执凝滞之法,虽似"唯变所适",实有"大成之序"隐匿其中,绽出于外。  相似文献   
2.
田丰 《船山学刊》2018,(2):24-31
王船山对心性工夫与历史关系给出了不同于道学传统的思考。他通过对道学以心为镜譬喻的批判以表明:人只能在其有限性视域下依照心志意向做出善恶是非判断,而不当让事物向人显现出无历史性无情境的意义。他主张通过对历史与经典的诠释,呼应其所处的时势,将自身的伦理——政治实践融入历史之中。达成之道在于:设身处地地进入历史情境,共其忧患,让历史中那些思考与决断的可能性向自身开放,成为自身生存的可能性与生命经验,综参时、势、经、义,以求得中道。船山认为君子只有不断以此方式返回经史,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实践智慧,通达内圣外王之道。  相似文献   
3.
王宏 《船山学刊》2019,(6):113-113
船山先生《示子侄》与历代家训迥异,该文从大处着眼,并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高屋建瓴、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地彰显了船山先生之家风。记得年幼之时,父亲为我发蒙,拿出先祖船山先生《示子侄》家训碑文拓片,逐字逐句教我识读,并备齐文房四宝,手把手教我抄写。从习诵抄录《示子侄》家训开始,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船山的公正思想,既传承了儒家的公正道统,又开启了公正的具体规制。船山思想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必然会涉及社会的不公正问题。船山学术研究径路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因此学术风格上采取传承与开启并举,直面社会不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5.
嘉道以前的船山记忆经历了一个私人记忆向官方记忆演变的过程,船山形象也随之变化。康熙年间王船山去世后,其子王敔通过刊刻船山著作、撰写船山行述,形成了对船山的私人记忆,刻画了王船山忠义节气、湛深学术的老儒形象。之后,湖广学政潘宗洛撰写了第一篇船山传记,将王船山形象提升为"前明之遗臣,我朝之贞士",使船山记忆由私人记忆开始向官方记忆转化。乾隆年间,随着清廷对晚明遗民褒诛并用政策的实施和各类文化工程的举办,船山记忆被再度筛选。王船山最终于嘉庆年间以经学家的身份进入了官方正史,并由此刺激了民间对船山记忆的全面复活,为近代船山热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6.
田丰 《船山学刊》2019,(5):45-50
王船山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绝对客观化且没有人的理解与实践参与的物性,物性一定是在人的合用性指引中向人显现。'道'乃人应事接物之道,不能等同为'理'或自然物性。'器'是在人的世界中向人显现的物,随着人生存方式的变化,才有相应之器被纳入人的视域,由此而有当然之则与器之道。天之道必待人而成之,此之谓'尽器',人接事应物合宜,道器方能会通于至诚而极尽其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政治伦理思想是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发展的新成果。在治理思想上,王船山创举式地体贴出"治统"范畴,以"治统"和"道统"的辩证关系,解决了政权"合法性"问题;在政治理念上,王船山从儒家德治传统出发,大胆地呼吁"许之以民主可也",开创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之先河;在治理形式上,王船山反思了君主专制的弊端,提出了"环相为治"的权力平衡机制,"虚君"、均权、监督的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源泉。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以其特有的理论光芒,成为中国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宋明理学的主流学派思想家朱熹和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彰显为向外和向内、体用和知行等方面的差异。船山从体用互贯角度消解了朱熹、阳明对"格物致知"向外和向内的分歧,将内之本体与外之方法相结合,发展出内思辨与外学问相结合的认识道路,并从知行角度纠正朱子和阳明"格物致知"偏知或偏行的偏执。船山将朱子和阳明对"格物致知"的分歧加以批判性圆融,丰富发展了"格物致知"思想。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的自我学说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船山将自我或心体视为意向的统一体,此为对心灵活动之总体特征的把握。其次,船山认为心体内部当中存在着三重意向的区分,亦即大体、虚体和小体。最后,自我的成长历程在船山那里落实为三重意向的绾结,而继善成性则被视为实现本真自我的真切道路。由此三点,船山推进了对自我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政治价值论转型和重构的重大时期,王船山和王廷相是重要代表。他们民本政治价值论的建立是从解构朱子理学中天理架构入手的,从理学走向气学,气本论的建立则使民本价值的提升找到哲学依据,民众合理欲求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人本价值具有合法性,他们的人学思想确立了人权是人确立为人的根本原则,人心、道心皆天赋,人本价值是基本的人权。民众人本价值的提升则是通过政治权变来实现的,权变而养民。他们主张和合的政治治理,刑以辅礼,以德化民,法以辅政,抬高了"刑"与"法"的地位。明清民本政治价值观从民众生存为本向民众合理欲望为本转变,民本政治价值论的重构是以人本价值提升为中心的理论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