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40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1040篇
理论方法论   125篇
综合类   1402篇
社会学   94篇
统计学   10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322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能力的发挥和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解读生产力、分工、共同体、分配正义等问题的重要视角。他们将人的能力看作生产力的内在维度,进而把历史看作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虚幻的共同体"以金钱评价个人能力,而"真正的共同体"以个人能力全面发展为目标。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分工导致个人能力差异,因而在分配领域,个人能力差异不应当引起占有和消费的差别。马克思的能力思想对中国处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协调经济增长与公平正义、推进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备需求和供给的属性,因此供给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宏观经济结构,不仅关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演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改造为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析,以增加值的形式表示经济联系,从而直接建立了总需求结构与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生产技术结构隐含其中,为研究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结构性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获得高速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结构的形成。在需求侧,投资和净出口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供给侧,部门内以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从结构意义上而言是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改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被认定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科技审度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理论准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养分。马克思科技审度的思想精华是分别通过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异化、科学技术与自由这三个焦点而展开的理论思考。主要结论有:(1)科学技术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是"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科学技术异化是造成对自然奴役的重要角色;(3)科学技术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深刻影响着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美国经济的生产力得到了普遍而持久的发展。首先表现在领土的扩张方面,从国家独立到1900年,领土扩张了3.5倍。其次是人口的增长和劳动力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各要素如GNP、劳动力、资本、土地、生产率等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经济基础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误区,把经济基础看作经济水平、经济条件即生产力,认为生产力直接决定道德,不理解生产力对道德的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从而无法说明人的私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无法说明道德的阶级性,看不到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对道德的影响,夸大了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6):29-34
文章依据C100指数的理念与其2013年的实验数据,结合中国哲学学科在学术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从期刊、科研机构和作者以及研究方向四个维度,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学术生产力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了哲学学科的学术生产力水平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学术生产力版图总体稳定但存在着发生变化的现实可能性、学术生产力发展前景总体向好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们往往简单地将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视为由劳动过程的三要素,即由生产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借助《德意志意识形态》《布鲁塞尔笔记》等文本可以看到,生产力并不是生产者直接使用劳动工具改造自然对象的物性结果,而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过程中客观形成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无法被直观。正是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在对人类主体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改造自然的现实研究基础上,马克思才形成了独特的生产力哲学范畴,它是人类根据自身目的改造自然的特定能力和水平,不仅从人与自然的实践性关系中而来,更是基于人与自然的有序性与历史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八小时之外"工作法就是在"八小时之外"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工作,使自己在工作上获得更大成功的方法。用好"八小时之外"工作法,既是一个人"八小时之内"工作的重要补充,更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八小时之外"工作法具体表现为如下"八要":一是"八小时之外"要坚定酬勤信念。信念决定行动,只有坚定"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的信念,"八小时之外"才会有工作动力和干劲,才会有工作目标和方向,才会自觉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